近172亿元收购极氪,李书福用一年净利,换「一个吉利」

近172亿元收购极氪,李书福用一年净利,换「一个吉利」-有驾

开篇:从价格战到价值战,品牌力成突围关键

2025年上半年,中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突破64,这一数据看似风光,却暗藏隐忧:价格战愈演愈烈,头部车企利润率持续走低。据乘联会统计,2024年新能源车投诉量同比激增32,其中续航虚标占比达45。消费者对参数内卷的疲惫与对技术可靠性的焦虑,揭示了一个核心命题——当市场竞争从拼配置转向拼信任,品牌力才是中国车企破局的关键。

近172亿元收购极氪,李书福用一年净利,换「一个吉利」-有驾

一、技术突围:从参数竞赛到体验重构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迭代速度全球领先,但唯参数论的营销逻辑正在透支消费者信任。以电池技术为例,中保研测试数据显示,某品牌磷酸铁锂电池在循环充放电12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达80,比行业均值高10个百分点,其核心优势在于热管理系统的优化,而非单纯的电芯堆叠。

近172亿元收购极氪,李书福用一年净利,换「一个吉利」-有驾

技术解析

续航稳定性>绝对里程:某车型标称续航600公里,但在-10环境下实测达成率仅68,低于宣传值22个百分点(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数据);

质保条款需穿透式解读:某品牌宣称电芯终身质保,但电池包外壳损坏需自费维修,成本高达2万元。相比之下,另一品牌整包8年质保政策更务实。

近172亿元收购极氪,李书福用一年净利,换「一个吉利」-有驾

市场验证

长三角地区新能源车3年保值率比东北地区高15,原因不仅是气温差异,更在于南方用户更关注电池衰减率而非峰值续航。保值率Top3的车型均搭载液冷+加热双系统,技术稳定性直接转化为市场溢价。

二、品牌重塑:从性价比标签到情感共鸣

案例对比

某新势力品牌通过用户共创模式,将车主反馈直接融入OTA升级,其客户复购率比行业均值高30;而另一传统车企仍依赖配置堆料,导致用户忠诚度不足20。

政策驱动

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2025年车企需建立全生命周期数据追溯体系。这意味着,品牌力的构建不仅依赖产品,更需覆盖售后服务、残值管理等链条。例如,某车企推出电池健康度实时查询功能,让用户清晰掌握车辆状态,此举使投诉量下降40。

三、用户决策:从盲目跟风到理性公式

选购建议

续航稳定性:优先选择搭载智能温控系统的车型(如液冷+加热双系统),北方用户可重点关注-20环境下的实测数据;

质保条款:分清电芯质保与整包质保,并查看是否包含人为损坏免责条款;

保值率预判:参考中汽研发布的《新能源车3年保值率榜单》,优先选择技术迭代平缓的车型(如800V高压平台普及前,慎选老款400V架构产品)。

独到观点

2024年是新能源车技术过渡年。随着固态电池、超快充技术临近量产,现阶段购车需平衡尝鲜成本与实用需求。专家建议:刚需用户选次顶配车型(性价比最高),观望者则可等待年底技术迭代窗口期。

近172亿元收购极氪,李书福用一年净利,换「一个吉利」-有驾


黄家汽车主观感悟

从续航竞赛到安全比拼,新能源车正在回归技术为王的本质。品牌力的核心不是参数表上的数字,而是用户用真金白银投票的信任感。2024年,谁能把电池衰减率质保透明度这些隐性指标做到极致,谁就能在淘汰赛中站稳脚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