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似乎真遇到大麻烦了,竟然打算卖掉总部大楼来缓解资金紧张,不过眼下情况可没有那么好解决。刚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亏损还挺严重的。
新上任的CEO显然是拼命想搏一把,不过就算选择断臂求生的办法,汽车销量一旦继续往下掉,那也很难扭转眼前的尴尬局面。不光是日产呀,其他日系车企也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曾经被日系车特别看重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眼下看日产卖大楼挺惨,可别忘了,像三菱这些原本在我国汽车市场排在二三梯队的日系品牌,之前都已经彻底退出了这片战场。
这么一Compare,日产其实还没算最惨的那一个,可要说他们自己肯定接受不了这个结果。不光日产难以接受,另外两大日系车,本田和丰田,面对中国市场不断走低的局势,也都感受到了一股刺骨的寒意。
45亿元,买家是中美企业组成的财团
其实,日产打算出售横滨总部的大楼,这事早就有打算了,几个月前就开始规划了,现在只不过是找到成交的买家罢了。中国的敏实集团,连同美国的私募股权公司KKR,组成的财团,以970亿日元的价格买走了这栋大楼,折算成人民币差不多是45亿块钱左右。
12月份正式签署合同,这栋大楼连地皮的所有权也一并转到新公司手里。那下个月日产会不会就搬走啊?倒也不是,日产接下来还会用租的方式继续在这栋楼办公。据说他们还打算用个20年呢。
一家国际知名的汽车厂商,居然无视颜面,竟然把总部卖了出去。主要还是因为刚公布的财务报告太让人扫兴了。从最新出的数据来看,今年前九个月,日产公司的总收入是55,787亿日元,和去年同期比,跌了6.8%,亏损额达到了277亿日元。
这也导致公司今年的净亏损达到了2,219亿日元,比起去年前九个月的营业利润329亿日元和同期的净利润192亿日元都要差远了。而且再加上美国的关税问题,算下来,今年前九个月,日产的营业利润减了差不多1,497亿日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就是69亿元。
也就是说,今年一到九月份日产亏的钱比刚刚卖掉的总部大楼还要多。新上任的CEO显然接受不了这种情况,才想到卖大楼来扭转局面。不过,在伊万埃斯皮诺萨这位白人新任CEO接手之前,日产的财报其实就已经变得越发难看了。
他是在今年4月份接任的,但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日产累计亏损高达6,709亿日元,就算中间有几个月勉强赚点钱,也没办法从根本上改变颓势。换句话说,这新CEO接手的,基本上就是个烂摊子。
造成眼下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日产正飞快地失去曾经的最大单一市场——中国。
从138万辆下跌到不足70万辆
十年前,街头巷尾还能看到不少日产车,但如今这款日系车反而变得越来越冷门,市场份额迅速缩水,数字怎么都掩盖不了这个事实。
大概在2021年,也就是四年前,日产在国内的销量还能达到138万辆,可惜的是,仅仅一年后,这个数字就缩水成了104.5万辆,同比减少了22.1%。再过一年,销量又跌到了79.3万辆。到2024年,日产在国内的全年销量已经滑落到69.6万辆。
几年的功夫里,日产在咱们国家的销量一下子跌了快一半。看起来,现在还能占点市场份额,算是还不错,但实际上,跌得太厉害了,让日产心里真不是滋味。如果只觉得心疼还行,不过关键是,这样的下滑会引发一连串的负面反应,影响挺大的。
曾经,我国的汽车市场是日产最大的单一市场,全球销量中的比重一度超过20%。不过,随着本土汽车品牌崛起得势,日产的市场份额逐渐被侵蚀和分割掉了。
作为一个汽车品牌,一旦销量掉了,公众中的影响力自然会逐渐减弱,这可不光是日产遇到的问题,其他的日系车也都差不多。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日系车在新能源车的布局上追得慢、落后了。
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不用说,在燃油车时代,日系车在国内外的销量一直是领头羊。不过,过去十年里,包括日产在内的所有日系车都没有重视我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尤其是新能源车的发展速度可真是飞快。
这些老牌车企一直觉得电池技术不会那么快有大突破,他们还觉得消费者还是更喜欢传统燃油车。不过,日系车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发展汽车制造业的决心。而且,这个决心正好和新能源产业的起步发展碰撞在一起,所以,汽车产业就变成了我国战略布局的重点方向。
目标挺 straightforward,就想把路上那些洋品牌车子都变成咱们国产的。到目前为止,这个愿望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差不多达成啦。
可惜在之前,日系车对问题的严重性没啥感觉,懒洋洋地靠过去的成绩单过日子,死都不肯承认中国消费者会转变心意,死也不相信自己的汽车技术和整体水平会被拉下阵来。结果没多久,这些想法就被啪啪打脸啦。
拿去年数据说事吧,到了2024年最后一个月,我国汽车产量达到了336.6万辆,而销售量则是348.9万辆。全年来看,国产汽车的总产量是3128.2万辆,累计销量则是3143.6万辆。
再多看看其他年份的数据嘛,国产汽车的市场份额一点点从国外品牌手里抢了过来。按照今年上半年统计的数字,一共卖出了1.24亿辆车,国产品牌牢牢占据了85.55%的市场份额,完全是绝对的主导地位。合资车辆在市场上的霸主地位都被彻底打破了。
像日产在内的一些日系车品牌,可真算是眼睁睁地错失了新能源车大发展的好时机。直到近两年,日产才姗姗来迟地把纯电动车推向中国市场,可结果呢,这些新能汽车卖得并不咋地,日产在咱们这边的销量还是以燃油车为主,油电混动车型也就点点。
丰田这车啊,也不是太顺啦,2023年纯电车型卖了10.4万辆,在总销量里还不到1%。原本2024年的目标是20.2万辆,但到了去年11月,预期又被往下调了,降到12.3万辆。
错失了新能源车的好时机,带来了一连串的问题。比方说,2023年我国的乘用车市场销量增长了5.6%,达到了惊人的2,170万辆,但日产在那一年的市场份额,从之前的6%掉到了不到4%。
不仅仅是日产,所有合资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从2022年的50%缩减到2024年的40%左右。说得轻巧点,步子追不上时间节奏,即使日产之前在国内市场颇受欢迎,一旦销量开始下滑,消费者就会毫不犹豫地转换到国产汽车品牌。
市场上的新习惯已经逐渐养成,更年轻的一代也逐步成为购车的主力军。跟上一辈人不同,他们正是在国产汽车品牌快速崛起的时代长大的,所以这些新一代的消费者更偏爱国产品牌。
也就是说,即使日产没有错过新能源车的风口,随着国产车品牌的快速崛起,它的市场份额也会不断缩水。
宁可卖掉总部,也不愿意寄人篱下
其实,日产早在前两年就察觉到危机了,那时候还打算和本田合作,想着组建全球第三大车企。可惜,因为本田规模更大,日产担心未来会变成本田的子公司,所以不想失去过去的辉煌,最终还是没和本田达成真正的合作。
要是不搞合作,日产就得一直面对亏的钱夹,结果到如今,只能忍痛把总部大楼卖掉,算是权衡之计。不过,考虑到全球销量都在不断下跌,日产接下来还得继续收紧“战线”。
按照日产的计划,未来还打算继续压缩开支,到2027财年,全球范围内的整车厂会从原本的17家合并成10家,就算是日本本土的工厂,也得动刀削减一些。
不久前,横须贺市的日产工厂已经确认停产,另外一家日产工厂也不再负责整车生意,只专注于生产零配件。而在此之前,日产还打算在北九州市建造未来的车用电池厂,不过这一计划现在也被取消了。
削减和关闭国内的工厂,肯定会牵扯到裁员的问题,这也引起了日本工会的激烈反对。未来日产遇到的麻烦还不少,具体怎么处理还没有定论。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日产不会就这么认输,接下来还得继续拼一拼。
对咱们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机会,因为那些竞争对手都在收缩阵线,我们的品牌可以趁势继续扩大。也可以说,日产真正的危机还在后头呢。
结语
现在局势看得很明白,我国的汽车品牌已经不会再给日产和其他日系车品牌太多时间去自我挽救了。这些日系车不只会一点点失去国内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上也会面临国产汽车品牌那强有力的挑战。
不管日产或者其他日系车愿不愿意认,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已经开始落幕了,接下来车市的主角会变成中国汽车品牌。短时间内,日系车还不会彻底崩盘,但消费者的习惯培养可真快,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随着思想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慢慢对老牌汽车品牌会失去新鲜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