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全球汽车业界便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洗牌。从新兴的中国汽车企业接连爆雷,到历史悠久的德国汽车工厂黯然落幕,这场被冠以“新能源”之名的变革,似乎正在以无数企业的牺牲为代价,铺展出一条未来之路。
一、中国新兴汽车势力的生死存亡
1. 拜腾汽车:耗资84亿却未能实现量产的“PPT领”
• 破产时间:2023年6月14日正式进入破产清算
• 失败原因:技术缺乏实质性进展与产能过度夸大
拜腾曾以特斯拉为对标,豪言打造“全球顶尖智能电动车”,然而其位于南京的工厂在投入110亿元后,却因生产线调试未果,导致首款M-Byte车型量产无期。其创始人戴雷所推崇的“咖啡吧大屏”设计沦为笑谈,最终仅产出不足百辆的测试车。
2. 威马汽车:从市场销量佼佼者到“单车亏损12万之王”
• 破产时间:2023年10月申请破产重组
• 失败原因:价格战导致的巨额亏损与供应链管理失控
威马汽车在2019年的销量仅次于蔚来,但为了市场份额,其单车亏损高达12万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电芯供应商的频繁变动,导致车辆续航能力大幅下降,用户口碑急剧下滑。创始人沈晖的“低价换市场”策略最终使威马现金流枯竭。
后续类似内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