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帝豪的底盘技术,深究其根源,可见其基于FE平台打造,配备了前麦弗逊独立悬挂与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此种悬挂组合在汽车界颇为常见,但早期帝豪的舒适性表现曾一度受到消费者的质疑。幸运的是,帝豪后续得到了英国Prodrive的精心优化以及沃尔沃的舒适性调校,从而在整体性能上有了显著的提升。
帝豪的前悬架选用了广受好评的麦弗逊悬架,其采用双片冲压焊接工艺,结构简洁而高效。下摆臂由坚固的钢板冲压成型,并通过橡胶衬套与副车架紧密相连。此种悬挂设计的优点在于其紧凑的布局,然而,其侧向支撑的不足也可能导致车辆在转向时出现侧倾或在刹车时产生点头现象。
后悬架方面,帝豪采用了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这种悬挂系统虽然能有效保持车身的稳定性,但调校起来却颇具挑战,可能会对车辆的舒适性和操控性产生影响。扭力梁悬架以其简单的结构和强大的承载能力而闻名,同时也便于维修,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车辆的行驶平稳性和舒适性为代价的。
帝豪拥有167mm的离地间隙,为其赋予了不俗的通过能力,但较高的底盘设计也可能会对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在防撞钢梁的配置上,前防撞梁采用了双层薄结构设计,且未充分考虑行人保护。而后防撞梁在18款之前采用的是钢材材质,但后续版本则改为了聚丙烯,这一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防护性能。
综上所述,吉利帝豪在底盘技术方面虽仍有诸如依赖外部平台和技术、防撞梁防护能力待加强等问题,但通过不断的优化与改进,其仍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未来,吉利若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加大投入,将有望解决现有车型所面临的挑战,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加卓越的驾驶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