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现如今这新车迭代的频率,简直赛过我更衣的速率。
你看,何小鹏一早就把全新P7的官宣图给祭出来了。
还玩了个P7+的连袂登场,说是要搞差异化区隔。
你还别说,这图一出,倒真有点当年初代P7横空出世那味儿了,棱角毕现,立体雕琢,原创度在线,前卫感爆棚,这几个词儿搁它身上,感觉还挺熨帖。
昨天刚抛了个风向标,今天就直接上定妆照,这节奏,说它意欲抢跑于工信部新车榜单之前,先声夺人,我觉得八九不离十。
毕竟,这月的工信部新车花名册也就这几天的事儿了,稍待片刻,具体参数便可知悉。
不过话说回来,一款车的设计是否入眼,这事儿本就众口难调。
有人觉得惊艳,自然有人觉得平平无奇。
但其背后值得玩味的是,为何一款新作的造型,能引来这般热议?
你琢磨琢磨,当下新能源车市的角逐,那叫一个白热化,各家都在内卷续航里程、内卷智能配置、内卷价格底线,活像谁不把参数堆到顶点,谁就要败下阵来一般。
然而,一味内卷之后,大家蓦然发现,彼此的模样竟是如此趋同,你撷取我的灵感,我借鉴你的巧思,最终致使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
值此之际,若有一款车,能让人顿觉耳目一新,在设计上拥有几分独到之处,那么自然就能鹤立鸡群,脱颖而出。
恰如当年的初代P7,凭借其独树一帜的设计语言,俘获了大批拥趸。
但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设计这玩意儿,它不像参数,可以仰仗金钱攻势,堆砌而成。
它需要的是灵感迸发,是锐意革新,是敢于突破窠臼的魄力。
而眼下,诸多车企都过于畏葸不前了,生怕一个设计失误,便遭致消费者的口诛笔伐。
因此,它们更倾向于选择稳妥的设计方案,抑或直接临摹成熟的设计范本。
这委实令人扼腕。
盖因汽车绝非仅仅是代步工具,它还代表着一种生活格调,一种审美旨趣。
倘若所有的车都千篇一律,那我们的生活岂不是也沦为单调乏味?
当然,车企亦有自身的难言之隐。
毕竟,造车的成本横亘于此,如果设计过于标新立异,招致销量惨淡,那亏损的可都是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
所以,它们需要在设计与市场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支点。
与坊间认知相悖的是,眼下诸多消费者购车,除了看重性能指标和价格因素,也愈发重视设计美学了。
他们期冀自己的座驾能彰显自身的个性与品味,而非仅仅是一台交通工具。
仅此一点,便足以佐证汽车设计的重要性。
实则,将这个问题置于更为宏阔的视域下审视,你会察觉,这并非汽车行业所独有的困境,而是整个社会审美趋同的表征。
试想一下我们当下的生活,似乎已被形形色色的标准化事物所裹挟。
标准化的商品,标准化的服务,甚而标准化的审美。
我们都在孜孜以求效率至上,便捷为先,却于无形中忽略了多样性与个性化。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原因归咎于“效率至上”时,是否忽视了“文化自信”的阙如?
归根结底,便是我们对于自身文化,对于自身审美,还不够笃定。
我们总是觉得舶来品更为优越,更为高端,故而才会竭尽所能地模仿,竭尽所能地追赶。
然而,真正的创新,必将筑基于对自身文化的深刻体认与自信之上。
唯有当我们真正洞悉自身,方能缔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事物。
因此,全新P7的官宣图所引发的关注,不仅仅是对一款车的设计的评头论足,更是对我们社会审美的一次深刻反思。
我们究竟希冀何种生活?
我们究竟渴求何种汽车?
我们究竟憧憬何种未来?
或许,我们可以从这款车的设计中,觅得些许端倪。
至少,它警醒我们,切莫忘却追求个性,切莫放弃锐意革新,切莫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
恰如何小鹏意欲提前抢占申报热度一般,我们也理应夺回我们对美的定义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