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的价格战,今年好像没那么“血腥”了。
懂车帝的报告出来,数字摆在那里,降价的力度和范围,确实不如之前那么夸张。
这就像是,去年大家都是红着眼,恨不得把裤衩都当了,也要把价格打下来;今年呢,好像冷静了点,开始讲究“体面”了。
知道为啥吗?
不是厂商良心发现,也不是消费者突然佛系了,而是…大家都学会“曲线救国”了。
直接降价,那得多实在?
多伤筋动骨?
现在流行的是,新车直接定个“惊喜价”,让你觉得“哇,真香!” 但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变相降价吗?
只不过换了个更温柔的说法,给足了面子。
这种情况,就好比相亲。
直接说“我配不上你”,多尴尬?
得说“我觉得我们更适合做朋友”,留一线生机,日后好相见。
车企也是一样,直接降价,伤的是品牌形象,影响的是老车主的感情。
新车直接低价入市,那就是“给消费者一个惊喜”,多好的理由!
所以说,别看今年降价车型少了,降价幅度好像也温和了,但实际上,该卷还是得卷。
只不过,战场从明刀明枪,变成了暗度陈仓。
报废更新补贴,这玩意儿就像是给疲惫的车市打了一针鸡血。
国家掏钱,让你换新车,这谁顶得住?
市场回暖,大家买车的热情又回来了,车企自然也没必要那么“自残式”降价了。
但记住:这只是暂时的。
你看那新能源车,降价的“重灾区”。
为啥?
因为竞争太激烈了!
比亚迪、特斯拉、蔚来、小鹏… 谁不想多分一杯羹?
你不降价,消费者就跑到别人家去了。
这种操作相当于,古代的“围魏救赵”,你不降价,我就降价,逼着你降,反正谁也不想被市场淘汰。
燃油车呢?
好像日子好过一点。
毕竟,基数在那里摆着,消费者对燃油车还是有感情的。
但是,随着新能源车的不断蚕食,燃油车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降价,是迟早的事。
从数字上看,新能源车降价力度更大,燃油车降价幅度稍小。
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新能源车企更有“底气”降价。
为啥?
技术迭代快,成本下降空间大。
燃油车呢?
技术成熟,成本控制难度大,降价空间自然就小。
但是,这真的合理吗?
新车降价,老车主的心情,谁考虑过?
当年花大价钱买的车,现在降价这么多,心里能平衡吗?
所以说,车企在降价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老车主的感受,要不然,口碑就砸了。
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消费者,才是上帝。
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今年的价格战,看起来没那么“硝烟弥漫”的原因。
不是不卷,而是换了一种更“高级”的卷法。
车企在博弈,消费者在观望,市场在变化。
人真的是太难了,买车更难。
既要考虑价格,又要考虑性能,还要考虑保值率。
简直就是“选择困难症”的终极形态。
最终,车市的竞争,还是会回归到产品本身。
技术、品质、服务,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降价,只能是短期内的刺激手段,长期来看,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所以,各位看官,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营销手段迷惑了。
擦亮眼睛,选一辆适合自己的车,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买车是为了享受生活,而不是给自己添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