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现零公里二手车乱象!各大品牌都有,原因让人咋舌

你绝对在二手车市场见过这种车:崭新的车身,膜都没撕,里程表上的数字几乎是零,但头顶却挂着“二手车”的牌子,价格比4S店便宜好几万。 长城汽车的董事长魏建军就曾在公开场合吐槽过,某些二手车平台上,至少有几千个商家在卖这种“零公里二手车”。

汽车市场现零公里二手车乱象!各大品牌都有,原因让人咋舌-有驾

这些车根本不是车主买了后悔转手的,而是车企和经销商联手导演的一出好戏。 2025年9月,全国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已经冲到54.5%,连续多月超过警戒线。 这个数字背后,是4S店里停满的滞销新车,和经销商老板们焦头烂额的表情。

为什么新车要当二手车卖? 第一个原因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就为了在销量排行榜上有个好看的位置。 现在汽车行业每周每月都要搞销量排名,有些车企车根本卖不动,但又不能丢这个面子。 于是原价20万的车,18万就甩给二手贩子,销量数据立刻就好看了。 但这就像吹气球,数据是吹起来了,可企业的钱包根本没鼓起来。

汽车市场现零公里二手车乱象!各大品牌都有,原因让人咋舌-有驾

更夸张的是,这些车压根没到真正的消费者手里。 它们只是在车企、经销商和二手车商之间转圈圈,今天从4S店开到二手车市场,明天可能又被另一个经销商买回去。 有业内人士透露,这种操作在业内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特别是某些销量压力大的品牌,几乎每个月都要玩一次这种数字游戏。

经销商在这出戏里扮演着最憋屈的角色。 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经销商根本完不成厂家定的销售目标,一半以上的4S店都在亏钱。 为了拿到厂家的销售返点,避免被罚款,很多经销商只能自己掏钱把车买下来,上個牌再当二手卖。 这就好比一个人为了拿奖金,不得不先自掏腰包把公司的存货买下来。

汽车市场现零公里二手车乱象!各大品牌都有,原因让人咋舌-有驾

这些被倒来倒去的新车,最后都去哪了? 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成了某些人的生财之道。 一辆车能补2万,这些零公里车就被当成“二手车”去申请补贴。 更绝的是,套完补贴还能出口国外,再赚一笔退税。 2024年全国二手车出口44万辆,里面八成都是这种几乎全新的车,真可谓“一鱼两吃”。

你可能要问,这样折腾来折腾去,车企不亏钱吗? 表面上看,销量数据是保住了,但实际每卖一辆这样的车,车企和经销商都在贴钱。 有经销商算过一笔账:一辆20万的车,厂家给经销商的底价是18万,经销商18万5转给二手车商,刨去上牌、运输各种费用,实际上每辆车要倒贴好几千。

汽车市场现零公里二手车乱象!各大品牌都有,原因让人咋舌-有驾

这些操作带来的后果已经开始显现。 某知名品牌去年财报显示,其销量数据很漂亮,但利润率却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投资者很快发现了问题,该品牌股价在三个月内下跌了超过20%。 资本市场最聪明的钱,从来不会被表面的销售数字所迷惑。

普通消费者在二手车市场买到这种车,看似捡了便宜,实际上可能埋下了隐患。 这些车虽然是新车,但法律上已经是“二手车”,后续的保修政策可能会打折扣。 更麻烦的是,当你想要转手时,这辆车在系统里已经转过好几道手,残值会受到很大影响。

汽车行业的这种虚假繁荣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就在上个月,工信部等部门明确表示要严打这种“拼销量”的猫腻。 相关文件直指部分车企通过非正常渠道车辆流转来虚报销量数据的行为,要求各地开展专项整治。

在河北某地的汽车产业园里,停放着上千辆崭新的“零公里二手车”。 这些车有的已经停了半年多,轮胎都开始出现老化迹象。 负责看场的保安说,这些车每个月都会流动一批,但又会有新的车补进来,总量始终不见少。

有二手车商透露,现在收这种车都要格外小心。 他们会仔细查验车辆的流转记录,如果发现是在经销商之间频繁转手的,就会把价格压得更低。 “这种车收过来也难出手,懂行的消费者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

某品牌4S店的销售经理私下说,他们每个月最头疼的就是月底那几天。 厂家催着交销量数据,店里实在卖不出去的时候,就只能找熟悉的二手车商来“帮忙”。 “明知道是亏本买卖,但为了完成指标,不得不做。 ”

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市场更是重灾区。 某造车新势力被曝光将新车批量转给关联的租赁公司,这些车在系统里显示已经售出,但实际上都堆在郊外的停车场里日晒雨淋。

在广东某个港口,每天都有大量的“零公里二手车”等待装船出口。 这些车很多连内饰的保护膜都没撕,就要被运往海外。 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车龄不足一年的二手车出口量同比增长了150%。

业内人士分析,这种乱象的根源在于汽车行业不健康的考核机制。 厂家给经销商定下的销售目标往往脱离市场实际,逼得经销商只能铤而走险。 而车企为了在资本市场讲故事,也需要漂亮的销售数据来支撑。

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在二手车市场以七折的价格买了一辆全新的SUV,起初觉得很划算。 直到去4S店做首保时才发现,这辆车在系统里已经转过三次手,保修期也从第一次上牌开始算起,让他平白损失了好几个月的保修服务。

某地税务部门最近开始重点核查汽车经销商的纳税情况。 他们发现一些经销商在处置这些“零公里二手车”时,存在着明显的税务违规行为。 有的经销商通过虚构交易环节来逃避税款,已经被立案调查。

在某个汽车行业的内部论坛上,经销商们都在抱怨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 有人说,他们店去年为了完成指标,自己掏钱买了20辆车放在二手市场慢慢卖,到现在还有一半没出手,资金压力大得让人喘不过气。

这些停在停车场里的“新二手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堰塞湖”。 有分析师估计,全国范围内的这类车辆可能超过十万辆。 它们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也对新车市场价格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

一些品牌的经销商已经开始联合反抗。 在某品牌经销商理事会上,多位经销商代表明确要求厂家调整销售目标,停止压库行为。 他们表示,如果再这样下去,只能选择退网止损。

二手车交易平台也开始加强审核。 某平台发布新规,要求对车龄在一年以内、里程数低于100公里的车辆进行特别标注,必须明确告知消费者车辆的具体流转情况。 这让部分想浑水摸鱼的车商很难再钻空子。

有法律专家指出,将新车伪装成二手车销售可能涉嫌消费欺诈。 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已经收到多起相关投诉,正在研究是否要对某些典型案例提起公益诉讼。

在某个汽车经销商集团的财务室里,会计正在为如何处理这些“零公里二手车”发愁。 按照财务准则,这些车既不能算已售出,又不能算库存,做账时处处都是难题。 审计公司已经对这笔账目提出了质疑。

这些现象不仅发生在一二线城市,连三四线城市的二手车市场也出现了大量“零公里二手车”。 有车商坦言,现在收车都要先问清楚来历,如果是刚从4S店流出来的新车,价格至少要砍掉三成。

某金融机构已经停止对部分品牌经销商的信贷支持。 他们的风控部门发现,这些经销商的库存周转数据异常,存在着明显的经营风险。 这个消息在经销商圈子里引发了震动。

在深夜的4S店里,销售员还在忙着给一批新车办理上牌手续。 这些车明天就会出现在几十公里外的二手车市场,以“准新车”的名义打折出售。 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地的汽车4S店里还在持续上演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