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的“高温预警”不仅出现在天气预报里,还出现在各大新能源车企的热管理系统里。
先是有小米SU7车主在极热天气下出现电池温控过热报警,后有理想L6/L9传出夏季长测中高温回电效率大幅下降;再加上蔚来、极氪纷纷官宣全新电池热管理系统平台升级,一场围绕“高温工况下电池安全与续航”的技术内卷正式打响。
是的,电池热管理——这块看不见却烧得最猛的技术盲区,正成为整车性能、续航、快充、耐久、安全的“最后防线”。
1.为什么大家突然都在卷“电池热管理”?
一句话:续航不是电池说了算,热才是关键变量。在炎热、快速充放电、高负载、高速等场景下,电池包温度控制不住,就会:
容量衰减快、续航掉得凶
热失控风险大,甚至引发自燃
快充速度变慢、热保护启动
整车性能掉线、体验大打折
你以为买的是三元锂还是磷酸铁?实际上你买的,是有没有“降温脑子”的热控系统!
2.热点事件盘点:车企为啥一夜之间“全体上冰”?
【小米SU7】
多位车主反映在高温+快充+空调负载高情况下,出现电池温度报警与降功率运行。官方回应“将通过OTA优化热管理策略”,并传出将在后续车型中引入主动液冷优化系统+AI控温算法。
【理想L6/L9】
实测中长途高速+高温天气下,电池温控效率明显影响快充效率与能耗。理想宣布将在下一代纯电平台中引入热泵-液冷混合热控系统,支持多热源热交换与余热回收。
【蔚来ET9】
推出全新“液冷+冷媒直冷双回路热管理系统”,并采用高导热相变材料(PCM)提升模组级温度均衡能力,主打多场景控温智能适应。
【极氪007】
采用集成热管理系统(CTP冷板直贴)+液冷VC均热系统,使电芯温差控制在3℃内,同时缩短快充时间15%,提升快充温控效率。
3.电池热管理到底怎么卷?技术底层有多复杂?
模块化热管理架构升级
从“单一液冷”→“复合冷却架构”
引入冷媒直冷、PTC电加热、相变储热材料等多维方案
实现冷却、加热、保温一体化
控温策略从“规则”走向“算法”
传统PID控制 → 基于环境预测与行驶工况自适应算法
华为、地平线等芯片平台开始提供AI温控模块方案
温度预判+能耗分配+冷媒流量智能调节成为趋势
热管理与整车热控耦合
统一管理电池、电机、电控、座舱空调、热泵等系统
实现热能回收、热区平衡、整车热流最优路径
4.核心战场在哪里?不是制冷快,而是“热能利用效率”
大家别以为热管理只是“多加冷却液、装个风扇”——核心竞争力在于热控的响应速度、能耗效率与分布精准度。比谁:
更快冷下来:快速响应过热保护
热能用得更好:支持余热回收给空调、电池预热
控得更精准:把所有电芯温差控制在±3℃以内
特别是在快充时代,一块800V大功率电池包,如果没有一套聪明的热控系统,根本“扛不住电流烧”。
5.热管理的下一步在哪?三个关键词:智能、集成、回收
智能:多场景、AI动态、OTA调参的温控算法
集成:从电池热控到整车热管理一体平台化
回收:热泵+冷媒双向设计,余热变能量,提高综合能效
别再只盯电池密度了,电池“冷不冷”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在这个拼续航、拼快充、拼高温可靠性的时代,电池热管理技术才是真正的“隐形王牌”。
这波“热内卷”中谁笑到最后,不取决于谁电池大,而是谁更懂得用热、控热、回热,让能量管理更聪明、更高效。
汽车动力系统产业盛会【重磅来袭】--AEE2025第五届汽车动力系统大会暨展览会将于2025年10月22-24日在苏州盛大举行。大会预计将吸引15000+专业嘉宾,举办100+场高水平技术演讲,汇聚200+家行业领军企业与赞助商,全面聚焦电驱动、电控、混合动力、电池材料与制造、动力总成、电池托盘、热管理、储能与氢能等核心领域,共同呈现汽车动力系统从研发到应用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