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派VV6作为长城汽车旗下高端品牌WEY(魏派)的重要车型,自2018年上市以来,凭借豪华配置和亲民价格一度成为国产SUV市场的热门选择。然而,这款曾被寄予厚望的车型最终在2022年前后悄然停产,其背后原因涉及市场环境变化、品牌战略调整、产品竞争力不足等多重因素的交织。
一、市场环境变化与竞争压力加剧
VV6停产的首要原因是SUV市场红利的消退与竞争格局的剧变。2018年VV6上市时,中国SUV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国产豪华SUV需求旺盛。然而,随着市场逐渐饱和,尤其是2020年后,合资品牌价格下探(如大众、丰田等推出20万元级SUV)与新势力车企的崛起(理想、蔚来等),使得15-25万元价格带的竞争白热化。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21年VV6月销量已从巅峰期的5000+台下滑至不足2000台,市场份额被蚕食明显。
与此同时,消费者偏好发生显著转变。新能源车型渗透率从2018年的4%飙升至2022年的27%,而VV6作为纯燃油车,其48V轻混系统难以满足用户对插电混动或纯电技术的期待。竞争对手如比亚迪宋PLUS DM-i等车型,凭借更低的油耗和绿牌优势,迅速抢占市场。某汽车门户网站的对比测试报告指出,VV6的NEDC油耗为7.1L/100km,而同级插混车型亏电油耗普遍低于5L,用车成本差距显著。
二、品牌战略转型与资源重分配
长城汽车在2021年启动"绿智潮玩"战略转型,将研发资源向新能源倾斜。WEY品牌先后推出咖啡系列(玛奇朵、拿铁、摩卡),搭载DHT混动技术,替代原有VV系列燃油车产品线。内部人士透露,长城高层认为"VV"命名体系缺乏延续性,而咖啡系列更符合全球化战略需求。2022年魏牌CEO李瑞峰公开表示:"未来将全面停售燃油车",这直接宣告了VV6的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WEY品牌定位的摇摆也影响了VV6的发展。初期以"中国豪华SUV"为卖点,但实际定价(14.8-17.5万元)与哈弗系列存在重叠,导致内耗。某垂直媒体对比测试指出,VV6与哈弗H6在底盘调校、隔音表现上差异有限,难以支撑豪华溢价。随着坦克300的成功,长城更倾向于将资源投向差异化明显的硬派越野细分市场。
三、产品力短板与用户反馈
尽管VV6配置丰富(全系标配自适应巡航、12.3英寸中控屏),但核心痛点逐渐显现:
1. **动力系统老旧**:延续的4C20B 2.0T发动机(227马力)与7DCT组合,相比长安CS75PLUS的蓝鲸2.0T(233马力)或吉利星越L的Drive-E 2.0T(238马力),参数不占优且平顺性一般。某汽车论坛调研显示,23%车主投诉低速顿挫问题。
2. **智能化滞后**:2021款仍采用Mobileye EyeQ4芯片,算力仅2.5TOPS,无法支持高阶辅助驾驶。而同期竞品已普遍搭载地平线征程3(5TOPS)或英伟达Orin(254TOPS)芯片。
3. **空间设计争议**:2720mm轴距在中型SUV中偏小,第三排座椅选装包被用户吐槽"鸡肋"。某头部汽车网站实测显示,第三排腿部空间仅620mm,远低于理想ONE的800mm。
四、供应链与成本压力
2021-2022年的全球芯片短缺对VV6生产造成直接影响。由于优先保障坦克300等热门车型的芯片供应,VV6产能被迫压缩。经销商访谈信息显示,部分配置车型等车周期曾长达3个月,导致客户流失。同时,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VV6的利润率进一步承压,财报显示WEY品牌2021年毛利率降至15.7%,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五、停产的连锁反应与替代方案
VV6停产后,WEY品牌通过以下方式填补市场空白:
1. **拿铁DHT-PHEV**:定位大五座混动SUV,纯电续航184km,瞄准家庭用户;
2. **摩卡NOH**:搭载城市NOH智能驾驶,主打科技属性;
3. **蓝山DHT-PHEV**:6座布局,直接竞争理想L8。
二手车市场数据显示,VV6三年保值率维持在55%左右,优于众泰SR9(42%)但低于领克01(63%),反映出市场对其产品价值的折中评价。对于老车主,长城提供了8年/15万公里动力总成质保政策以稳定信心。
结语
VV6的停产本质上是传统燃油车时代向新能源时代转型的缩影。它的诞生曾证明中国品牌冲击高端的可能性,但最终因技术路线切换不及时、品牌定位模糊等问题退出舞台。其经验教训启示后来者: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仅靠配置堆砌难以持续,唯有核心技术突破与精准市场定位才能赢得长期发展。正如某行业分析师所言:"VV6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就像内燃机终将被电机取代一样,这是产业进化的必然。"
为什么魏派vv6停产了
0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