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电动自行车圈,已经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热潮,一句“家里有没有大块的电池”,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已经成为了电竞界的一次“续航革命”。而提到这次变革中的“C位选手”,就必须要提到一款让所有骑手都为之疯狂的新能源车型:金刚750 plus。也有人干脆称其为“快递行业的变形金刚”,说是既能奔跑又能拖,最重要的是续航能力极强。为什么会有如此“能打”的车子?
(详情)
故事起源于云南一场“电池焦虑”。也许你并不清楚,本地的送餐员这几天都很烦恼。由于接的人越来越多,需要走很长一段路,而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却完全赶不上。每一次接到订单,他都要在心中计算:自己的电量够不够发外卖?于是,很多骑手都在“搞事情”自己的电瓶,有的给自己更换了大容量的电瓶,有的干脆就把车子给换了。而就在这时,一款名为“金刚750 plus”的突然出现,将“电池革命”的旗帜,硬生生地打在了地面上。
这辆汽车,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没有任何的宣传,只有骑士的口碑。起初,这辆“宝藏车”是由昆明的一些外卖小哥们最先找到的。结果一开,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这辆车开的太远了!一般的电瓶车,最多也就一百多公里,但这辆车的实际时速却达到了三百多公里。“这辆车上是不是有核电站?”
“金刚750 plus”的杀手锏是其超级大电量。厂商为其配备了72 V 180安培的锂离子电池,外加一节蓄电池。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你在一辆普通的汽车上,装上两个“大油箱”,然后一口气开上一百多公里也没问题。这种续航能力,对送餐员而言,无疑是救命的“救命稻草”。你看,以前他们要给电池充上电,都要来回跑,而这一次,充满电的话,可以开一整天。
这辆车不仅能跑很远,而且还能吸引很多骑手。送餐小哥的生活,能填饱肚子,就能填饱肚子。“金刚750 plus”的内部空间很大,三个快递箱子都能放进去,座椅也是加长的,坐起来很舒适,长途旅行也不用担心累。而且,这辆车还带着一双“探照灯”,在夜晚行走,简直就像是一盏大灯,只要是用过的人,都能看出来。
骑士们之所以喜爱这款“金刚750 plus”,并不仅仅是看中了这款车的性能,还在于这款车可以“飙”。云南是一片崎岖不平的山地,一般的电动自行车上山都是慢吞吞的,而这款“金刚”750 plus搭载了5000 W的高功率马达,时速可以达到90公里每小时。现在好了,以后无论是送货,或者送货,它都可以游刃有余,堪称“外卖江湖”中的一大利器。
不过,该车的火爆也不是巧合。而这一切的幕后,就是快递业的迅猛发展。到了2022年,美国有一千三百万名送餐员,他们的平均每日骑自行车路程达到3百万公里。这样的需求驱动了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而这款“钻石750 plus”,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推出的。厂商更是体贴地加装了一套恒速行驶及后缓冲装置,使驾驶者可以在任何一种复杂的路面上都保持高速稳定的行驶状态。
该车的热销也引起了人们的怀疑。有些人认为这样的车速过高,以9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行驶在都市中是很危险的。再加上云南的高海拔地区,那么大体积的蓄电池,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其散热问题,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不过,这种舆论,并没有对其销售造成任何的负面影响,反倒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总的来说,这款“金刚750 plus”的出现,让送餐员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为电动汽车行业的“性能上限”做出了一定的界定。其成功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因为市场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工具使用效率和便捷的追求。
随着这款产品的热销,网络上也是一片火热。下面的留言什么的都有,赞的有,骂的也有,更有干脆搞个“玩笑大会”的。
一位骑手说道:“这辆车是专门为我们这些外卖小哥设计的!以前都是人服侍马车,而今天,却是马车服侍人。以后我就可以每天看电量表了。”也有人将其形容成“骑手的另一只脚”,说是无论多遥远的订单,都能做到眼睛都不眨一下。
当然,也有不少人对她赞不绝口。还有人说:「这个车灯真是闪得我眼睛都睁不开了,以后再也不怕夜间开车了。」我这两日晚上出去跑步,看到那辆车的大灯,连马路上的狗都不叫了。”更有人打趣道:“这大灯都能把昆明的街道都照成街灯了,果然是快递行业的变形金刚啊!”
对于这款汽车,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网民抱怨:“九十码每小时,我就想问问,你们警察知不知道?我要是开着它,还没走到终点,就会被警察抓起来,接受教育。”还有人担忧:“云南夏季炎热,这样大的一块电池,岂不是要成为一颗流动的炸弹?”
甚至,还出现了一群“纠结党”。他们说道:“这辆汽车确实不错,而且跑得很快,但是这个售价,应该不会太低。一台摩托车,需要做多少订单?”更有不少人打趣道:“这辆车子是不错,不过以后恐怕要靠方便面还债了。”
还有一些只是单纯为了看个热闹而来的“吃瓜群众”。一位喜欢开玩笑的人,更是在下面评论道:“这辆电动自行车跟摩托车差不多大,你就不能给我带个音箱吗?我要是能坐上去,就能唱一首《我最喜欢的机车》,这辈子不就完美了吗?”有人认真道:“我觉得应该多带把伞,云南的天气很热,骑手也要有风度。”
其中最有趣的就是几个老司机的留言。他们说:“这辆车是不错,但是我担心,如果被平台发现你的续航能力很强,会把订单送到很远的地方。之前是订单压死人,但这一次,却是人被压死了。”甚至有人直言:“这辆车开得好快,我都觉得给人家送货有点吃亏,还不如去做长途运输呢!”
总而言之,网上的留言就跟车子的耐久力差不多,一直在持续,很是热闹。有鼓掌的,有冷漠的,也有满怀希望的。不管是出于用户的实际需要,亦或是“吃瓜群众”的玩笑,它的确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你们觉得呢?你可以在下面的评论里留下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