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观音桥商圈逛街时,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阿维塔体验店里,来看70万011车型的人络绎不绝,隔壁BBA门店反而显得有些冷清。要知道,五年前谁能想到,曾经靠低价走量的重庆汽车,如今能在高端新能源车市场占比38%,均价突破35万呢?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逆袭事?
回到2016年,重庆汽车迎来黄金时代,年产量达到300万辆,占GDP近1/3。那时候,满大街跑的大多是8 - 15万的经济型车,我身边不少朋友买车,第一选择就是重庆本土产的低价车型。大家都觉得,重庆汽车就是“性价比”的代名词,可谁也没想到,危机正悄悄来临。
2018年,外资品牌大打价格战,国产市占率跌破40%。我有个开汽车修理店的表哥说,那段时间,来修国产低价车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转去买外资品牌了,“国产=低配”的观念深入人心。重庆汽车产量直接腰斩,曾经的“产量王”遭遇了滑铁卢,那几年,重庆汽车人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就在大家以为重庆汽车要一蹶不振时,转机出现了。特斯拉上海建厂的同年,重庆决定押注“电动化+高端化”。长安、华为、宁德时代组成了“铁三角”,阿维塔应运而生。我记得当时和朋友老张聊起这事,他还不信:“这三个巨头凑一起,能搞出啥花样?”结果,阿维塔给了大家一个惊喜。
华为带来了智能驾驶技术,ADS 3.0系统让城区智驾渗透率超60%,在重庆复杂的路况下,车子能自己识别红绿灯、躲避行人。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更是厉害,充电10分钟就能续航400公里,相当于从重庆到成都不用中途找充电桩。长安发挥制造优势,还和纪梵希前创意总监合作,把0系列车型变成了“移动艺术品”。老张后来试驾完阿维塔,直接放弃了原本想买的BBA,“这车开着智能,坐着舒服,样子还好看,为啥不选咱国产高端车?”
到了2024年,重庆汽车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总产量250万辆,恢复至巅峰的83%,电动混动占比40%,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更让人骄傲的是,20万以上车型占比48%,比2020年提升了35个百分点。70万的阿维塔011成功打破“国产天花板”认知,原来咱们国产汽车也能卖这么贵,还卖得这么好。
如今的重庆汽车产业,早已不是当年的“组装基地”,而是成了一个生态中心。英国之宝音响、麦格纳底盘等全球顶级供应链都落地重庆,阿维塔带动了超2万人就业,研发岗平均年薪达35万。2025年推出的“汽车人才十条”,最高50万安家费加上人才公寓,让重庆成了汽车人才向往的地方。我有个在外地做汽车研发的同学,就打算回重庆发展,“现在家乡有这么好的机会,为啥不回来?”
和上海、合肥这些汽车城市比起来,重庆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上海依赖外资,合肥靠单一大项目押注,而重庆靠的是本土联盟的“自主可控”和全产业链生态构建。这就像一场接力赛,制造、科技、能源各个环节紧密配合,才能跑出好成绩。
重庆汽车的逆袭,让我们看到,只要敢于转型、善于合作,曾经的困境也能变成机遇。从“低配性价比”到“高端新能源”,变的不仅是汽车的价格和性能,更是咱们对国产汽车的认知。现在走在重庆街头,看着路上越来越多的高端新能源车,心里满是自豪。
如果是你,会更看好重庆的“抱团破圈”,还是上海的“外资借力”,亦或是合肥的“单骑突进”呢?来和我说说你的想法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