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长林肯堵瘫公路男子行为荒唐

有个数据最近挺火——去年某新势力车企一年亏了200亿。听起来是不是很离谱?亏这么多钱,能活下去吗?亏这一下,够老牌车企花好几年。很多人看到新闻就开始摇头:这不就是乱烧钱,活不长了?但你别急着下结论,先把账翻一翻,看看这200亿到底是怎么亏的。

先说卖车。车企嘛,产品就是车,赚的就是车的钱。2022年,这家车企卖了12万台车,相比去年增长了30%,营收差不多200亿。表面看,收入还挺不错,但问题就在这儿: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你说是不是怪事?很多人就盯着毛利率,这家车企的毛利率低得离谱,才个位数,而且还在往下走。更离谱的是,毛利率虽然低,研发投入却高得吓人——一年砸了近百亿。也就是说,赚的钱还不够研发烧的。再算上服务费用、运营成本,最后亏得干干净净。

有朋友就问了,这毛利率这么低,能不能靠销量把亏损抹平?答案是不能。因为它现在卖的车,单车成本太高,根本没法靠规模效应解决问题。传统燃油车动不动毛利率就是20%、30%,新势力这边连10%都摸不到。关键还不是它一家这样,几乎所有新势力车企都在这条线上挣扎。你看蔚来、理想、小鹏,谁不是踩着亏损的节奏往前走?大家都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这就很有意思了,是新势力车企不行吗?也不完全是。

你再看看外资品牌。特斯拉确实活得好,毛利率高到让人羡慕,超过20%,但它能做到这个水平,靠的是产业链的极致优化。从电池到供应链,特斯拉的成本压得跟地板一样低。新势力车企就没这个本事,没办法自建电池厂,也没办法把供应链成本压到极致,只能靠砸钱研发,期望未来有自研技术能降低成本。更别说特斯拉早期其实也亏了好多年,亏到快没人相信它能活下来。所以,亏损并不一定是新势力车企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电动化转型”的必经阶段。赚不了快钱,拼的是未来。

但话说回来,亏200亿是不是还是太吓人了?这钱到底是乱花了,还是花得有章法?拆开看看,研发投入是大头,差不多占了一半。它现在砸钱搞智能驾驶、搞下一代电池、搞整车控制技术,说白了就是在拼命追赶特斯拉。因为不投这钱,就没未来。如果三年后,智能驾驶、大电池都是别人家的,你的车怎么卖?还有营销费用,这家企业没少砸钱打广告,线下店开得也挺多。有人觉得这钱花得冤,但你不宣传,车卖给谁?这一招,特斯拉早期也用过,最早的Model S广告铺天盖地,线下体验店开得比星巴克还多。

加长林肯堵瘫公路男子行为荒唐-有驾

再看账期。这家企业的账期确实长,资金周转压力大。它得负担上下游很多成本,但回款周期慢,资金就一直在流出去。传统车企账期相对短,因为供应链稳定,资金回流快。新势力这边还没完全跑顺,账期问题加剧了亏损。但这个问题是结构性的,不一定意味着企业活不下去,只是它现在阶段的问题。

所以,亏200亿看着吓人,但其实很多亏损是战略性投入,不是乱花钱。它要做的,是抢在电动化浪潮里活下来。你再看看其他新势力车企,谁不亏?但亏得多不一定死得快,关键是亏的钱能不能换未来。特斯拉当年也是这么扛过来的,现在赚得盆满钵满。你说它亏了十几年的钱值不值?

最后回到这个数据。亏损200亿确实挺吓人,但拆下来,不是没章法。它在赌研发,在赌市场空间,在赌未来的先发优势。这些赌注能不能赢,得看它下一步的动作。如果研发能压成本,市场能持续增长,亏损就能慢慢收窄。真正要紧盯的,是它的技术突破和竞争力,而不是单纯的亏损数字。亏得越多,反而说明它在拼命抓机会。看行业的事,不能光盯着表面,得翻翻账,看它到底想走哪一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