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超7万度,深圳成全国车网互动单轮放电量最大试点城市

##停车等个人也能入账几十元?深圳车主悄悄开启"吸金"新姿势

5天超7万度,深圳成全国车网互动单轮放电量最大试点城市-有驾

充电还能赚钱?就在上周,深圳的高先生在充电站拔下充电枪时,手机里却多出42元进账。这不是什么补贴乌龙,而是一场正在改写城市能源规则的革命。

"当时提示我账户到账了积分,折算差不多40多块钱!"高先生对着屏幕再三确认,才相信自己停车充电反而"被发工资"了。截至6月28日,深圳已有2500辆新能源车通过反向放电赚取收益,累计放电量突破7万度。这座城市一夜间成为全国反向供电的领头羊。

车网互动正在重新定义什么是"资产"。当别人以为电动车只是吞电巨兽,第一批参与者已经把它变成了"产电奶牛"。上海、广州、合肥等八座城市纷纷跟进探索这个模式。但鲜为人知的是,背后藏着电网的焦虑——当新能源车保有量将在2025年突破2500万辆,它们需要的电力足够点亮整个德国。

这场实验早有前车之鉴。2017年,伦敦街头的退役出租车被改造成移动电源,为市政设施提供应急电力。但在日本东京,2019年曾爆发充电桩过载事故,七成公共充电站瘫痪超过16小时。技术不是万能钥匙。

值得玩味的是经济账本。以比亚迪汉EV为例,车主在谷电时0.5元/度充电,高峰时段以1.2元/度反向放电,十五分钟释放30度电能轻松净赚21元。运营商更狡猾,把每次放电都转化为充电积分,牢牢绑定了消费链。现在,深圳龙华充电站排队的车主,三分之二都在主动询问"返电优惠"。

但硬币总有反面。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专家陈明就直言:"某些电池在500次深度循环后容量骤降15%,放电补贴可能还抵不上电池折旧。"这像一场豪赌,赌的是技术的突破与成本的消解。当海外巨头还在实验室攻关时,中国车企已经给40款量产车装上"可回血"电池包。

试想未来画面:早晚用电高峰,千万辆新能源车自动向电网"输血",停车场变成虚拟电站。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电动车储电量将超过1700GWh,是当前所有抽水蓄能电站的三倍!这不再是科幻设定,深圳龙岗已诞生全国首个"反向供电社区"。

真正的博弈点在于规则。国家电网去年悄悄修改计量标准,在湖北襄阳引发用户集体投诉。当政策滞后于技术,类似2014年德国光伏补贴暴雷的噩梦随时可能重演。某车企高管在闭门会上倒苦水:"补贴像走钢丝,没有会丧失民心,过量则市场扭曲。"

当充电枪终将成为双向收益通道,或许会逼问每个车主:您愿意用几分电池寿命换取即时收益?在新能源浪潮里,您的爱车会不会成为下一棵"马路摇钱树"?

参考资料:

  •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电动车与电网协同发展报告》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23年电力行业统计数据》

  • 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车网互动试点工作的通知》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