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车上路难免会遇到交通违法被摄像头拍到的情况,但你知道吗?同一天在同一路段连续两次超速被拍,很可能要交两次罚款!前不久,家住杭州的王师傅就遇到了这样的糟心事。他在早高峰时段急着送孩子上学,刚通过高架上的测速点就被拍到超速15%,没想到半小时后绕回同一路段办事,再次被抓拍到超速——两天后收到两张罚单时,他整个人都懵了:"这算不算重复处罚?怎么同一地方还能罚两次?"
其实这里藏着法律规定的"危险区"。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同一个违法行为不能重复罚款,但如果在不同时间发生同样违规行为,就属于"两次独立事件"。就像王师傅的情况,两次超速相隔超过15分钟且车辆处于行驶状态,交警系统就认定是两个独立行为。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去年广州一位车主在限行路段早高峰被拍后,下午误闯同一路段又被抓拍,结果被累计罚款400元扣6分。
---
一、停车陷阱:同一车位也可能被贴两次罚单
很多车主以为停在违停区域不挪车,最多只会收到一张罚单。但真实情况是,只要超过24小时没挪车,交警就能开具第二张罚单。去年南京发生过典型案例:张女士把车停在医院门口的禁停区,因为照顾病人太忙忘记挪车,结果第二天发现挡风玻璃上贴着两张罚单,时间相隔27小时。
更令人意外的是,如果中途启动过车辆也算移动。比如早上8点被贴条后,车主只是把车往前挪了10米,下午回来仍停在原处,这就形成了新的违停行为,交警可以再次处罚。这种情况在商场周边很常见,有些车主以为"微调"位置就能逃避处罚,结果反而要吃更多罚单。
---
二、超速迷局:同一测速点也可能罚两次
很多人以为同一测速点拍到的超速只会处罚一次,但其实这要看超速行为是否持续。以沪昆高速某段为例,如果上午10点通过测速点时超速10%,下午4点再次通过同一设备时仍然超速,这就属于两次独立违法。但如果是连续超速,比如半小时内两次被同一辖区不同摄像头拍到,按规定只按最严重的处罚。
不过存在特殊例外情况。隧道内的连续超速最容易被"多次抓包",因为这类特殊路段不受常规的"6公里间隔"规则限制。曾有司机在3公里长的隧道里被两个测速点接连抓拍,最终收到两张罚单。
---
三、限行误区:错峰出行也可能连环中招
限行区域的判定往往比想象中复杂。杭州车主李女士就吃过这样的亏:她早上7点50分驶入限行区域被拍,下午5点10分想着"错峰出行"再入禁区,结果又被电子眼抓拍。看似时间间隔超过9小时,但因为都在限行时段内,最终被认定为两次违法。
各地对限行处罚频次的规定差异明显。像西安等城市每天只罚一次,但在成都、广州等城市,每次闯入限行路段都可能单独计罚。深圳的规则更特殊——全年有两次免罚机会,从第三次开始才处罚。曾有外地游客在深圳三天内三次误入限行区,结果前两次免罚,第三次直接被扣分罚款。
---
四、法规安全区:这些情况不会重复处罚
当然,法律对司机也有保护机制。如果在同一地点瞬间发生多项违法,比如变道压线同时超速,按规定只按最严重项处罚。去年上海有位司机在红绿灯路口同时出现压实线、不按导向车道行驶两项违法,最终只被记3分罚款200元。
对于持续违法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有特别规定。比如车辆故障无法移动时,只要按规定放置警示标志,就不会因为停留时间过长被多次处罚。但要注意,如果故障排除后仍不驶离,超过2小时就可能面临新的罚单。
---
五、维权指南:遭遇重复处罚别慌张
当收到疑似重复罚单时,首先要对比违法时间、地点和具体行为。去年有位武汉司机在手机APP上查到两次违法变道记录,仔细核对发现两次抓拍间隔仅3分钟,后通过申诉成功合并为一次处罚。申诉时建议准备好行车记录仪视频、导航轨迹等证据,通过交管12123APP或窗口提交复核申请。
特别提醒注意两个关键时间节点:收到罚单后60日内可申请行政复议,6个月内可提起行政诉讼。杭州曾有位网约车司机通过诉讼程序,成功撤销了因系统误判导致的重复罚单,为自己挽回了损失。
---
交通法规就像精密的导航系统,既要约束驾驶行为,也在保护每个人的出行安全。了解这些规则细节,既是对自己钱包负责,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下次出发前不妨多花两分钟核对限行信息、检查车辆状态,别让无心之失变成重复处罚的"连环套"。记住,真正聪明的驾驶者从来不靠运气躲罚单,而是用规则为自己保驾护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