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与通用航空企业经营许可证是两种针对不同航空器类型和运营场景的独立资质,核心区别如下:
🔍 一、适用对象与航空器类型对比
维度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 通用航空企业经营许可证
适用对象 无人机商业运营企业(空机重量≥250克) 传统有人驾驶航空器企业(直升机、小型飞机等)
航空器要求 需实名登记无人机,提供适航证明或检测报告 至少两架中国登记的适航有人驾驶航空器
豁免范围 微型无人机(<0.25千克)及常规农用作业可豁免 无豁免条件
⚖️ 二、政策依据与管理机制差异
法规依据
无人机合格证: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2024年取代原无人机经营许可证;
通用许可证:依据《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
分类管理
无人机运营按风险分级:开放类(低风险)、特定类(中风险)、审定类(高风险);
通用航空无风险分类要求。
📋 三、业务范围与合规要求区别
业务范围 专注无人机场景(物流配送、航拍、农业植保等) 覆盖载人航空作业(救援、测绘、农林喷洒等)
风险评估 强制提交运行风险评估报告(GRC地面风险、ARC空中风险) 无明确要求
数据管理 需保留飞行日志≥3年,飞行前空域申报 无飞行日志强制要求
📂 四、办理流程与监管重点
办理平台
无人机合格证:通过民航局 UOM平台 在线申请;
通用许可证:通过 通用航空管理系统 办理。
时效与处罚
无人机合格证有效期2年,续期需提前30天;无证运营无人机最高罚50万元;
通用许可证无明确有效期,需定期接受审查。
💎 总结核心差异点
无人机运营合格证 通用航空许可证
监管对象 无人机 有人驾驶航空器
风险分级 强制三类分级 无分级
数据合规 飞行日志+空域申报 无特定要求
历史沿革 2024年取代原许可 政策稳定
注:自2024年起,无人机经营性活动不再适用通用航空许可证,需统一办理运营合格证;原持有通用许可证的无人机企业可通过“绿色通道”转换资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