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短视频,从懂车帝到抖音汽车榜,全在刷同一个现象——2025年11月的中国SUV市场突然变了样。整个十月到十一月这段时间,能源混动车型成了绝对主角,三个不同价位的明星车型集体发力:一款接近11万块就能拿下的荣威D5X DMH,一款13万多起步的比亚迪宋PLUS DM-i,还有一款15万多就能入手的零跑C16增程版。
评论区直接炸锅了,网友们各种狂欢吐槽交织在一起。有人喊着"这价格还能买到真混动",有人质疑"真的这么省油吗",更有人在算账"一个月能省多少油钱"。
说实话,这波混动车型价格下探现象确实挺让人意外的。从前那种"混动就是高端玩物"的认知被彻底打碎了,现在十来万块的预算就能开上带电机的混动SUV,这在几年前想都不敢想。
那问题来了:8万多、13万多、15万多这三个价格段的混动SUV,到底能不能闭眼入?动力是不是真的强,油耗是不是真的低?为啥这些车企突然都卷起来了?今天咱就来深挖这件事。
第一部分:三款混动SUV到底是什么来头?
先给各位拎出来说清楚,这波卷起来的三款车分别是——接近11万块的荣威D5X DMH、13万多起步的比亚迪宋PLUS DM-i、还有15万多的零跑C16增程版。
别看价格差了四五万块钱,这三款车有个共同点特别扎眼:都不是那种堆配置糊弄人的车,而是真的在动力、油耗、空间这三个用户最关心的地方下足了功夫。
荣威D5X DMH上市于2024年,官方指导价在11.98万到14.68万这个区间,不过现在市场上的权益价已经压到了10.98万起。这台车搭的是1.5T涡轮增压的混动专用发动机加上双电机系统,官方数据显示发动机最大功率110千瓦,双电机的最大功率分别是110千瓦和145千瓦。
听这个数据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换个角度说就清楚了——这台车的零百加速时间是6.9秒,这个成绩在同价位燃油车里基本看不到。再看油耗,荣威D5X DMH搭载的是21.4千瓦时的电池组,纯电续航在CLTC工况下是135公里,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能达到1300公里。
最猛的数据在这儿:亏电油耗仅4.62升每百公里,也就是说这台车电池没电了照样跑,而且油耗比大多数燃油车还低。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油耗数据靠不靠谱?按照实际用户反馈,如果频繁短途用电驱,综合油耗确实能控制得很低。
比亚迪宋PLUS DM-i是2025款新车,销售价格从13.58万到17.58万,共五款配置。这台车搭载的是比亚迪自家的第五代DM混动系统,发动机是1.5升自然吸气,电机部分包含110千瓦的电动机。
宋PLUS DM-i最狠的地方在于油耗表现——百公里亏电油耗低到3.9升,这已经超过了很多混动车型的表现,甚至比一些小排量燃油车的油耗还要出色。续航配置有三个版本,纯电续航分别是75公里、112公里和160公里,对应不同的电池容量,满油满电状态下综合续航能到1500公里。
有个细节特别值得注意:这款车搭载了第五代DM技术,这套系统是比亚迪这些年在混动领域深耕的结果,技术积累已经相当成熟,可靠性在市场上已经经过了长期验证。
零跑C16增程版的情况稍微特殊一点,这是2026款新车,官方指导价从15.18万到18.98万。零跑这款车用的是增程式电驱动,搭配1.5升四缸增程器和28.4千瓦时的电池组。
纯电续航在CLTC工况下达到134公里,综合续航1095公里,低电荷油耗仅5.4升。这款车最特别的卖点是空间设计,定位为中大型SUV,提供6座和5座两种版本,后排腿部空间特别宽敞,是那种全家出游、露营自驾都能舒服坐下的车型。
零跑C16上市以来已经累计交付超过70000台,在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高,这说明消费者对这款车的认可度还是挺足的。实际上从2024年上市到现在,零跑C16在中大型SUV市场中建立了相当稳定的销售基础。
再看这三款车的对标对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竞争力有多强。荣威D5X DMH直接怼脸的是长安CS35 PLUS和吉利缤越这些车型,但无论动力还是油耗都给秒了。比亚迪宋PLUS DM-i的竞争对手应该是本田CR-V混动版,但宋PLUS的油耗更低,价格更便宜,还不用充电就能跑。零跑C16则直接冲着比亚迪元PLUS这类车来的,虽然元PLUS是纯电车型,但论综合实用性和长途自驾能力,增程版的C16胜算更大。
这三款车聚在一起最关键的一点是:它们都解决了用户最真实的痛点。不是堆配置,不是玩概念,而是每一款车都对准了目标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来开发的。
第二部分:低价高配背后,车企到底在玩什么新花样?
可能很多人要问:这些车企是不是疯了,这么便宜的价格真的能赚钱吗?或者说,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驱动车企这样定价和配置?
先看大环境。2025年的中国SUV市场已经进入了全面的新能源混战阶段。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突破了一个相当高的水位,电动车有续航焦虑,燃油车被吐槽油耗高,混动车曾经又普遍贵到离谱,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缝隙。
消费者的需求变成了什么?那就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想要强动力(日常开车有点推背感,超车不怂),想要低油耗(一个月能少花好几百块钱),想要大空间(带娃,装装露营装备都得行),最关键的还要价格不能太离谱。
这个需求市场上长期得不到充分满足,大多数车企还在玩旧套路,要么走低配低价路线,要么就靠堆配置吸引眼球。结果这三家车企突然都杀出了新思路,而且时间点还巧合地差不多,这就形成了一波连锁反应。
先说荣威这一侧。荣威的母公司上汽集团前些年在混动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源,DMH混动系统其实是经过多代产品迭代的成熟技术。这次把它装到D5X这个紧凑型SUV上,并且把价格控制在这个水位,说明上汽已经通过规模化生产把成本压下来了。
配置方面,荣威D5X DMH配的24.6英寸双屏、L2级辅助驾驶、斑马智行车机系统,这些配置在这个价位其实已经算很不错的了。技术底蕴深了,又不用在这些配置上过度溢价,就能做出性价比特别突出的产品。
再看比亚迪宋PLUS DM-i这一侧。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地位不用多说,第五代DM混动系统是比亚迪多年技术积累的结晶。这套系统的特点是电驱占比高,也就是说在城市工况下更多是靠电机驱动,这样既能保证动力感,又能大幅降低油耗。
比亚迪能把这套系统塞到13.58万起的车型里,主要是因为比亚迪掌握整个产业链——电池自己造、电机自己做、系统集成也是自己来,成本控制能力远强于其他品牌。所以价格可以定得特别有竞争力,但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一点没打折扣。
零跑C16这边的逻辑也是类似的。零跑在纯电动和增程领域已经摸索了好几年,技术方案已经相当成熟。中大型SUV市场现在的趋势就是往新能源方向走,零跑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用增程式电驱动加上宽敞的空间设计,满足了那些既要长途能力又要低油耗的用户需求。
从销售数据看,零跑C16已经销售了超过70000台,这说明市场对这个思路的认可度有多高。累计销量这么大,就意味着零跑的生产成本、供应链优化都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和高效的阶段,这就能支撑更有竞争力的定价。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背景因素: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一直在持续,各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激励政策也在铺开。这些政策的存在,直接降低了消费者的实际购车成本,也给了车企更多的定价灵活性。
加上2025年底还有个关键时间点——2026年购置税新政将调整,很多车企现在都在推出"兜底政策",意思就是如果新政对消费者更不利,他们会补偿消费者。这种竞争态势下,谁能提供最有诚意的产品和价格,谁就能抢占市场。
所以,这三款车的低价高配并不是什么奇迹,而是车企基于市场需求、技术成熟度、成本控制能力、政策环境等多个因素综合考量后做出的必然选择。这是市场竞争加剧后的必然结果,也是消费者最终获益的表现。
第三部分:这波混动车型价格下探,市场底线被彻底刷新了
现在关键问题来了:这三款车上市以后,市场会怎么反应?其他品牌会不会跟着降价?竞品会不会被这波冲击打得措手不及?
从市场反应看,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了。首先是销量端的变化,这三个价位段的销售表现都在走高。荣威D5X DMH虽然单月销量不算特别夸张,但由于是新上市不久的车型,市场认知还在建立阶段,销量增长趋势是明显的。
比亚迪宋PLUS DM-i因为是比亚迪品牌,知名度和销售渠道都更成熟,所以销量表现相对更稳定。这款车自从上市以来,一直维持在月销几千台的水位,虽然不是最热门的车型,但稳定性和市场接受度已经得到验证。
零跑C16的情况最有代表性,累计销量70000台,在中大型SUV中排名靠前。这说明消费者已经用销量数据投了票,认可度特别高。如果没有市场认可,不可能有这样的销量积累。
从竞品反应看,传统的合资SUV品牌现在处于尴尬境地。以前合资品牌靠品牌溢价和产品积累能卖得不错,但现在国产品牌在同价位提供了更强的动力、更低的油耗、更丰富的配置,这个优势已经完全被削弱了。
拿本田XR-V来举例,这款车在十多万的价位一直卖得不错,但它的动力水平和油耗表现都已经被新一代的混动国产车给超越了。再看丰田RAV4荣放,这款车在合资中型SUV里算是很强的,但和零跑C16对比,在配置、空间、动力、油耗这些维度上都没明显优势。
这种局面下,合资品牌要么被迫降价,要么推出混动版本来应对,要么就得承受市场份额被蚕食的局面。有些品牌已经在做调整,比如说一些合资品牌的促销力度已经加大了,有的地区的优惠甚至能到五位数级别。
再看国产品牌之间的竞争,这波浪潮也是有赢家有输家的。那些技术储备充足、成本控制能力强、响应速度快的品牌就能跟上这波节奏,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那些还在用旧思路的品牌,市场份额就会被蚕食。
这其实就像一场"卷"的淘汰赛,谁能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把成本压下来,谁就能活得更滋润。这三款车就是这场比赛里的"卷王"代表。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行业现象:整个SUV市场的定价逻辑已经被重写了。以前十来万块钱买不到混动SUV,二十来万才能买合资的混动或者国产的配置拉满。现在呢,十来万块就能买到真混动,而且性能指标还挺不错。
这种变化会长期影响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其他品牌即便想回到以前的定价,消费者也不会买账了,因为已经有了现成的对标产品摆在那儿。这就是"市场底线被刷新"的具体含义——整个行业的定价标准被拉低了,消费者的预期也随之抬高了。
第四部分:网友的这些疑问,你可能也想问
这三款车上市以后,评论区和社区里各种问题五花八门,咱就挑几个最典型的疑问来说清楚。
问题一:"十来万的混动车,真的靠谱吗,会不会开两年就报废了?"
这个疑虑特别能理解,因为很多人还是有"便宜没好货"的固有认知。但事实是,现在这些价位段的混动车型在制造工艺和质量管控上已经和高价位车型没什么区别了。
荣威D5X DMH用的是高强度钢和铝合金防撞梁,车身抗扭刚度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核心部件比如说发动机、变速箱、电机、电池,这些都有厂家的质保承诺,一般是8年15万公里或更长的期限。
比亚迪宋PLUS DM-i搭载的电池是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这套技术已经被市场验证过很多遍了,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没问题。循环寿命超过3000次,换成日常使用的话足够用十年。
零跑C16采用的增程技术也是经过多款产品验证的方案,上市两年累计销量70000台,如果产品质量有问题,早就会在市场上反映出来了。现在销量还在稳步增长,说明用户的满意度是比较高的。
问题二:"混动电池那么贵,换一块要花多少钱?"
这也是个特别容易引起焦虑的问题。但实际上,现在的混动电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循环寿命长到足以覆盖整个车型的正常使用周期。
比亚迪宋PLUS DM-i的电池寿命超过3000个循环,按照日常家用频率,五年左右也就充放电1000多次,远远没到循环寿命的上限。即便到了报废期限,厂家质保期内是免费更换的,超出保修期后,电池成本已经下降到相当可控的水位。
荣威D5X DMH搭载的21.4千瓦时电池,即便真的要更换,按照现在的电池成本来算,价格应该在一万出头,平均到每年也不超过两千块。比起减少的油耗,这点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零跑C16的情况相似,电池可靠性有保证,而且增程模式下电池消耗速度没有纯电那么快,使用寿命会更长。
问题三:"这三款车的动力真的有那么强吗,会不会是虚标数据?"
这是个特别务实的问题,因为参数数据和实际驾驶感受确实有差异。但这三款车的动力表现在实际驾驶中都有相当的表现力。
荣威D5X DMH的6.9秒零百加速成绩,在实际驾驶中就表现为城市路口的加速不拖沓,高速超车有种被推背的感觉。因为混动系统的特点就是电机的扭矩输出特别线性,从静止到高速的加速感会比单纯燃油车更直接。
比亚迪宋PLUS DM-i虽然发动机功率不算特别大,但配合电机的助力,城市工况下的动力反应相当敏捷。特别是起步和中段加速,电机的瞬时扭矩输出让这台车在同价位显得特别有劲儿。
零跑C16虽然定位更大更重,但因为是电驱动为主,加速也相当线性直接。虽然不会给你那种突兀的推背感,但指向性和响应速度特别直接,日常驾驶的感受是很充足的。
问题四:"这三款车真的能跑出宣传的油耗吗?"
油耗数据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因为官方数据和实际使用情况往往有落差。但这三款车的油耗数据本身就已经相当保守了。
荣威D5X DMH的4.62升百公里亏电油耗,实际使用中如果能经常充电,油耗会更低。即便不充电纯烧油,这个油耗水平也已经比大多数燃油SUV更低了。
比亚迪宋PLUS DM-i的3.9升亏电油耗,这个数据在同级确实是领先的。实际使用中,如果有充电条件,综合油耗会更优。有用户反馈实际油耗在五升多一点,考虑到各种工况和驾驶习惯的差异,这个结果已经相当不错了。
零跑C16的增程版5.4升低电荷油耗,是在满电状态下的数据。实际使用中,如果频繁短途用电,几乎不烧油;长途跑高速,油耗也会保持在一个相当可控的水位。
问题五:"买这三款车真的能赚钱吗,是不是套路?"
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车企的盈利能力和产品的真实性。但从市场数据和销量表现来看,这些车卖得都还不错,说明车企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车企能把价格定这么低,主要是因为:第一,技术已经成熟,研发成本已经摊销到前几代产品上了;第二,生产规模提上来了,单车制造成本就能大幅下降;第三,供应链的成本竞争加剧了,零部件采购成本也在下降;第四,销量大了之后,营销成本和渠道成本的摊销就更低了。
这不是套路,而是规模效应带来的自然结果。对消费者来说,这就意味着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产品,这是最直接的获益。
结语:2025年底,SUV市场进入了全新阶段
总结一下这波浪潮的意义,2025年11月前后这三款混动SUV的集体出现,标志着整个SUV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这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一场基于技术进步、产业链优化、消费需求洞察的系统性变革。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现在就是买SUV的黄金窗口期。预算八万到十八万块钱,能买到的产品质量和性能都达到了历史高点,选择的余地也特别大。
但这个窗口期不会永远保持,因为市场竞争会继续加剧。那些反应不够快的品牌会被逐步淘汰或者被迫大幅调整策略,市场最终会稳定在一个新的竞争格局上。所以如果有买车的计划,不如趁着现在各家都在发力、优惠力度也比较大的时候做决定。
再看对车企的影响,这波竞争浪潮会加速整个行业的优胜劣汰。那些有技术实力、成本控制能力强、供应链完善的企业会更如鱼得水,反观那些还在吃老本、缺乏竞争力的品牌就会面临生存危机。
从长期看,新能源混动技术最终会成为十五万以内SUV市场的主流配置,就像现在的涡轮增压一样,成为基础性能指标。纯燃油车会逐步向高端市场退却,而纯电动车会继续在续航焦虑方面改进。
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会是最大的赢家。因为无论车企之间怎么竞争,最终得实惠的还是消费者,我们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产品,这就是市场竞争最美好的结果。
如果你的预算确实是八万到十八万这个区间,现在确实可以考虑入手。荣威D5X DMH适合那些想要性价比、对品牌没太高要求的消费者;比亚迪宋PLUS DM-i适合追求技术成熟度和品牌口碑的人;零跑C16适合家庭出行、长途自驾比较多、对空间有较高需求的群体。
无论选哪一款,都不会犯太大的错误,因为这三款车都已经用销量和用户口碑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真实需求和用车场景来选择,这样才能最大化购车的满意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