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又来一款申报,整备质量还是那个调调,1492公斤,跟去年几乎没有变化。这点我之前翻了下笔记,应该是考虑到整车平衡和成本控制吧。全系用的还是欣旺达磷酸铁锂电池,看得出来厂商没打算追大电池那一套,可能是考虑到成本、供应链稳定性,还有用户的实际用车需求。
电机换装了个TZ160S012新版本,功率直接升到120千瓦,比现款的105kW多出15kW。这一改,显然是想在性能上挤点硬气,毕竟现在消费者对速度、动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实际跑起来还能不能感受到差异?得看车架、调校吧。其实我在想,光拼功率数字,不一定就能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毕竟重量没变,怎么保证动力输出的线性和平顺才是真硬指标。
说到升级,我还在琢磨这个全系改款有没有可能不是单纯的性能提升?从选装件来看,新款提供了四种轮毂样式,挺有趣的。毕竟轮毂不仅关系到外观,甚至还能影响空气动力学,刹车散热,再说点偏炫酷元素。特意为车尾加入了荧光闪电LOGO,夜晚看很亮眼,能让人第一眼就记住。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厂商会在这个节点上做全系升级?我猜,可能这个时间点刚好到差不多是换代的边缘,毕竟一年前的车,市场反馈已经发酵一阵子了。供应链上也不是特别紧张,但全系升级似乎能多一点卖点,把库存清掉。边看看,不能排除是年底冲销量的做法。可能一方面想以旧换新拉一波,看着市场情绪,做点文章也是正常。
光是硬件升级,还不一定能提升整车销量。用户心理才是真个大头。很多人买电动车,除了性能还看价钱、使用成本、保值率。这个,我提个例子:我朋友去年买了台最低配的某品牌电动车,买完不到一年,二手市场价格掉了将近20%。你说厉害不厉害?现在换电,特别是萤火虫这样不走宁德换电站路线的设计,意味着未来的全球布局什么样,能不能更便捷?这就得看五代站的建设速度了。
说到换电,我还在想,厂家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是不是真的想着要打造一个全球换电网络,让人随时随地换电变成新常态?其实我觉得没那么快。现在行业里最多的还是传统快充,换电更像一种未来式的概念。这个得等明年五代站建成,才看得明白。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了,聊到电机,那块电机的单价和效率,总让我想起小时候买的自行车轮胎。用料讲究,成本在那儿,怎么把性能和成本平衡,是研发最头疼的问题。毕竟,电机非得快,散热还得跟得上。没细想过,不过我猜,电机的设计其实是个相当复杂的调和,不全是追求最大马力,还得考虑耐用和效率,尤其是对电池的冲击。
至于售价方面,我估算大概能和现款持平甚至略高,毕竟动力提升了,但目标用户,还是那部分对性能有一定要求,但又怕买贵了的用户。百公里电耗可能略涨,也就是热心用户关心的用钱感受。你觉得呢?是不是很多用户根本没注意到一点,电耗其实和车重、空气动力相关?我自己试过几回,跑个200公里,油耗/电耗换算下来,差别也没想象中大。
你们知道,销售们都说动力越大越好。但我一直觉得,这种说法太理想了,实际在道路上,能爆发的场景屈指可数,而平顺性、耐久性才重要。之前听一个修理工说,新电动车维修成本明显增加,不少原厂新款都出现了几天后电池性能下降的情况。他还打趣说,要是折旧率能降低点,那才叫真正靠谱。
(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过我刚才翻了下相册,有一张照片,是我去年拍的试驾车现场。那辆车的轮胎看得出,经过几个千里路程,花纹还挺整齐,说明厂商调校还挺靠谱。反正我觉得,这次升级,虽然硬件上的改变不少,但用料还是偏向稳妥,期望值可以说是刚刚好。没细想过,厂商设计轮毂、LOGO的用心,可能是为了在市场上多一份差异化。
我倒在想,要是未来的电动车能做到真正迎合用户,除了性能不变外,能不能在细节上下点功夫,比如改良车内噪音,减少空调能耗,甚至加个智能语音系统?这些,才是真实际用车体验。咱们留点悬念——你们觉得,这款新车型真正能在日常里带来惊喜吗?或者,明年五代换电站的落地,才是核心看点。
(这段留个悬念给你们)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