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界里最近真是风起云涌!
各位朋友,咱们今天要关注的就是这波关于大尺寸SUV的新动向。
市面上,理想L9、鸿蒙智行M9、极氪、领克900,还有深蓝S09,甚至包括热议的奇瑞风云T11,都一股脑儿地推出了五米以上的大六座、大七座车型。
这架势,是想独占鳌头吗?
还是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今天就来聊聊,这五米大四座能放平,到底是不是过分的奢求。
---
“车里能直接躺平?!”这话可不是我胡说,是最近不少车友的真实心声。
就拿前段时间吉利银河M9在意大利米兰的全球首秀来说,那真是给咱国产车涨了脸!
这份敢闯敢拼的劲头,值得称赞。
但有意思的是什么?
这车竟然保留了传统的车门把手!
在如今隐藏式把手遍地开花的时代,这操作简直是“反其道而行之”。
它是不是说明,设计者在追求潮流的同时,也在思考车辆的实际使用体验?
在我看来,这恰恰体现了一个车企对用车需求的深刻理解,不盲目跟风,不刻意炫技,不过度设计,这才是真本事。
为什么我要特意提这“传统车门把手”?
因为它背后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一个转变——从一味地堆砌“高科技”到回归“以人为本”的思考。
您想想,前几年,新能源车是不是都恨不得把所有大屏、天幕、隐藏式把手都塞进车里?
好像没这些就拿不出手一样。
结果呢?
大屏反光、天幕夏天晒得难受、隐藏把手冬天冻手,甚至还有开门故障的。
这些所谓的“高科技”,有时候用起来反倒成了累赘。
所以说,技术应当服务于使用者,而不是让使用者去适应技术。
正如《道德经》所言:“大道至简。”越是繁复的事物,往往越容易脱离其本源。
---
接着聊聊这大六座、大七座的“市场策略”。
厂家们一直强调满足“六口之家”的需求,可这“六口之家”到底是怎么界定的?
一对夫妻带两个孩子,加上两位老人?
那丈母娘或者其他亲友是不是就不一起出门了?
如果是一对夫妻带三个孩子,再带父母,座位够不够用?
这里面肯定有大数据分析的影子,选了个“最大公约数”或者“常见情况”。
但“常见”就代表所有人的需求吗?
我有个想法,如果六座是主流配置,那能不能考虑提供一个大五座的版本,甚至是大四座版?
现在独身族、退休族,还有不少小家庭。
他们想要五米车的大空间,想要SUV自驾游的舒适感,但又不需要那么多座位,更希望能有高得房率,后排最好能直接放平变成一张大床。
这种“大四座,大五座”的个性化需求,难道就不应该被满足吗?
这就像《论语》里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过来,己所欲,也别强加于人啊。
车企在设计产品时,能否多一份设身处地为消费者考虑的心思?
---
有意思的是,现在的汽车制造商似乎总想把所有“好东西”都一股脑儿地装到车里,什么巨型全景天幕、椭圆形方向盘、抬头显示等等。
这些配置,在特定情况下确实能提升体验,但如果使用者不喜欢,或者根本用不上,那是不是就成了“多余的配置”?
比如我个人,就更喜欢那种外露式的车门把手,冬天不冻手,用起来也踏实。
巨型全景天幕?
夏天太阳火辣辣的,晒得人受不了。
车里那些娱乐大屏和电视?
开车是为了享受驾驶,不是为了看电影。
我想要的,可能就是一个简洁的五座或者四座版本。
厂家能不能提供这种“按需定制”的服务?
价格合理,原厂提供,还有完善的售后服务。
毕竟,这可比买车之后再去外面改装,要可靠安全得多。
归根结底,汽车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更是我们生活方式的延伸,是我们个人品味的体现。
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应该能够倾听顾客的声音,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而不是一味地追逐潮流,或者仅仅依靠所谓的“大数据”来定义所有人的生活。
这正如《老子》所言:“治大国若烹小鲜。”造车又何尝不是如此?
精细化、人性化的考量,才能真正烹制出让人满意的佳肴。
您说,这个道理对不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