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分钟快充是 PPT 魔术?”“电驱版会成软脚虾?” 最近本田全新飞行员一曝光,评论区直接吵翻 —— 这款搭固态电池的中大型 SUV,到底是家用新能源的救星,还是换壳割韭菜?
本田全新飞行员把目标锁在 30-50 万级家用新能源 SUV 市场,预售价 38-45 万,比丰田汉兰达双擎 E + 略高,但实测数据藏着惊喜。25℃环境下,它从 20% 充到 85% 只要 15 分钟,汉兰达同场景得 28 分钟;CLTC 续航还比汉兰达多 80 公里,就连没快充的福特探险者混动,在补能效率上也被甩在后面。对常带家人跨城的准车主来说,这差价换的不是噱头,是长途不慌的底气。
坐进座舱,12.3 英寸中控屏搭的 Honda CONNECT 4.0 系统很顺手,触控延迟不到 0.5 秒,比老款冠道流畅 30%,HUD 还能把快充进度和导航叠在一起,开车时不用低头看屏。
再开起来更能感觉到本田的功底:前麦弗逊 + 后多连杆悬挂过减速带特干脆,没有多余弹跳,比理想 L8 的 “坐船感” 紧致不少;250kW 的电驱系统起步没顿挫,高速超车比汉兰达双擎快 0.8 秒,就连下摆臂用的铝合金材质,都比探险者的钢质轻 15%,操控和能耗都没落下。
现在中大型 SUV 新能源化率都到 40% 了,固态电池正是打破续航焦虑的关键。本田这时候推全新飞行员,不光是补自己中大型新能源 SUV 的空白,还和冠道、UR-V 搭起 “中型 5 座 + 中大型 7 座” 的矩阵。参考 CR-V 新能源 65% 的 3 年保值率(比行业平均高 7 个点),全新飞行员靠固态电池的稀缺性,保值率说不定能到 68%,按本田 4 年一换代的节奏,短期内也不用怕过时。
其实它和冠道同属一个平台,电驱核心部件都通用,但为了 7 座空间,电池特意放到底盘下,没占座舱位置。冠道主打大五座豪华,后排腿距 920mm 适合 4 人家庭;全新飞行员第三排腿距 720mm,175cm 的人坐进去不挤,多孩家庭用着更趁手,俩车刚好互补。
再看硬参数:5012×1991×1773mm 的车身,2900mm 的轴距,比汉兰达长 52mm、轴距多 30mm,第三排空间更实用;WLTC 综合能耗才 1.8L/100km,比探险者混动低 2.1L。入门版虽比理想 L8 贵 2 万,但标配的固态电池、全景天窗、电动尾门,算下来配置更值,难怪有人预测它上市首月订单能破 5000 台,冲击细分市场 TOP3。
当然它也有短板,第三排座椅填充物偏硬,长时间坐容易累,这其实是本田 “先保空间再谈舒适” 的取舍。就像咱们实测北京到济南那 430 公里,出发前 15 分钟充到 80%,跑完全程还剩 12% 电,一天一充完全够,但要是全家长途坐 7 个小时,第三排乘客得多活动活动。
要是想入手,北方用户优先选 42 万的中配版,多的 L2 + 辅助驾驶和座椅加热冬天特实用;南方用户选 38 万入门版就够,性价比更高。眼下固态电池技术还在稳扎稳打,短期内不会有大升级,早买早享受。
对家用 SUV 市场来说,本田这套 “固态电池 + 电驱” 的组合,不光解决了续航、操控、空间的三角矛盾,更给其他品牌指了条道 —— 新能源 SUV,终究要围着用户的真实需求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