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豹销量破万真赚钱还是烧钱试验

最近一个数据在汽车圈炸开了锅。比亚迪方程豹的4月销量突破了1万辆。是的,1万多台,豹5卖了4853辆,豹8和钛3加起来5196辆。钛3更是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刷出了3048辆的成绩。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第一反应是:“不对劲吧?方程豹不是主打越野车的小众品牌吗,怎么卖得比一些成熟品牌还猛?”再联想到这个系列的价格动不动就二十多万,甚至更高,这感觉就更离谱了。

但我们先别急着喊“离谱”。看销量数字确实挺吓人,但背后的逻辑没那么简单。先一点点拆开看。

方程豹销量破万真赚钱还是烧钱试验-有驾

销量是汽车行业最直观的指标,但它不等于利润,更不等于成功。方程豹的销量过万,但这个数字分散到三款车上——豹5、豹8、钛3,其实并不是完全的爆款现象。尤其是豹5,卖了4853辆,刚好占了一半不到。再看看钛3,起售价才13万出头,是整个系列里的最低价车型,意味着它是销量的“拉升器”。这本身说明什么?说明方程豹目前在跑量的同时,还在试图拉低产品门槛。但有意思的是,它并没有和主流经济型SUV正面抢市场,而是用“越野外观+智能科技”的组合,打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众定位。

方程豹销量破万真赚钱还是烧钱试验-有驾

这也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这种卖法看起来很风光,但方程豹真的赚钱吗?这里就得看两个更重要的指标——毛利率和营收。

比亚迪的整体毛利率在2022年是19.1%。这个水平在国内车企里算不错,但还没到“舒适区”。我们再看方程豹,它的车价虽然高,但它不是主流燃油车,而是新能源插混。新能源车的研发成本本来就高,关键是能不能通过高价覆盖掉成本。方程豹目前的销量虽然不错,但它还是个新系列,研发投入、渠道铺设、前期广告预算,这些都是压在它身上的成本。不止它,新能源车企普遍都面临这样的“高成本焦虑”。所以哪怕方程豹真的卖出了几万辆车,账面上还不一定能看到多大的盈余。

方程豹销量破万真赚钱还是烧钱试验-有驾

再对比其他新能源品牌。比如理想和小鹏,它们的销量并不低,但账上也常年亏损。理想汽车2022年的毛利率看着挺高,达到了20.3%,但它的净利润却只有1.5亿元,原因就是它把大头钱都砸在了研发和扩张上。小鹏就更惨了,毛利率只有11.2%,直接被高研发和营销费用压得喘不过气来。这说明什么?说明在新能源车领域,大家都在用“战略性亏损”换市场,卖得多不代表赚得多,甚至有时卖得多还能亏得多。

方程豹销量破万真赚钱还是烧钱试验-有驾

这里就可以稍微补一句,方程豹其实比理想、小鹏更好过一点。为什么?因为它背靠比亚迪这个“大金主”。比亚迪的王朝和海洋系列已经是市场里的“定海神针”,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所以方程豹有资本在前期冲量、做小众品牌试验。换句话说,方程豹的销量看似“吓人”,但它是比亚迪整体战略的一部分,用来填补越野和科技化的市场空白,不一定是冲着短期赚钱去的。

再说回方程豹的定价策略。钛3起售价13万,钛7可能会下探到20万以内,但豹5和豹8的价格门槛并不低。这个差异化定价其实是对比亚迪自身品牌的一个补充。比亚迪的王朝系列主打中端市场,海洋系列偏年轻化,而方程豹用“越野”和“科技感”切开了一个新分层。尤其是钛系列,它的城市属性和相对低价,让它成为入门级的“智能越野车”。这种操作有点像特斯拉用Model 3拉新用户,用Model S树立高端形象。对方程豹来说,钛3就是拉量的,同时试探新群体需求。豹5、豹8则是拉动溢价的,一旦市场认可这个系列的定位,后续还可以继续延展产品线,例如钛7这样的新车。

方程豹销量破万真赚钱还是烧钱试验-有驾

最后一个问题,方程豹的动作是不是“乱花钱”?其实从目前的布局来看,它花的钱都很有章法。比亚迪的基础技术储备已经很成熟,插混技术是行业里领先的,所以方程豹可以直接借用这些技术,少走一些弯路。再加上比亚迪的供应链生态已经很完整,从电池到驱动系统都能自己搞定,这让它的成本压力远小于那些靠代工或者第三方供应链的车企。所以方程豹看起来像是“烧钱做品牌”,但它的烧钱其实是围绕比亚迪整体战略的一个试验田。

这么一圈拆下来,其实很能说明新能源车企的现状。数据看起来吓人,但它吓人的地方往往不是销量本身,而是背后的逻辑——这些车企是在试图抓住机会,赌未来的市场份额。方程豹的销量破万,表面上是爆款,实际上是一次小众市场的试探。它是不是成功还得看后续的销量能不能持续,以及能不能从小众变成主流。最终判断一家车企是不是“危险”,不能只看数字,还得看它的路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