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说,瞄到小鹏汽车一季度账面亏损数字收窄,第一反应是:哟呵,有点意思了?
毕竟,在新能源车这个烧钱窟里,仿佛不洒点银子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这边厢,交车数字火箭般蹿升,那边厢,财务报表依旧红得耀眼。
这种“只见吆喝不见钱”的窘境,估计每个新晋车企都得趟一遍。
小鹏这次,似乎有了那么点苗头。
财报摊开一看,营收增长了足足141.5%,亏空也大幅度止血。
交车量更是夸张到离谱,直接往上蹦了330%。
倘若数据没掺水,那可真是能用“疾驰”来形容了。
月均交付越过三万辆,这数字,听着就让人心里有了着落。
要知道,之前不少人嘀咕,月销三万是个龙门,跃过去,才有机会转亏为盈。
毛利率也从去年的12.9%爬到了15.6%,虽说离那些“躺着把钱赚了”的老牌车企还隔着好几座山,但起码说明,小鹏的“自给自足”能力在慢慢茁壮成长。
当然,也不能光捡好听的说。
研发的开销和营销的费用也跟着水涨船高。
这也无可厚非,想在刺刀见红的市场里扎下根,就得持续投钱,搞研发,做推广。
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更何况,现在的新能源车,卷的不仅仅是“香味”,还有各路黑科技和炫酷到炸裂的设计。
何小鹏放话了,说增长的潜力才刚刚揭开序幕。
这话听着就让人精神一振。
接下来的戏码是,新款车型要密集登场,国际化也要提速,还要深耕AI技术。
这架势,简直是要把所有筹码都压上去,孤注一掷赌未来啊。
不过,平心而论,新能源汽车这碗饭,真不是那么容易下咽的。
一方面,技术换代快得让人眼花缭乱,今天还鹤立鸡群,明天可能就被拍死在沙滩上。
另一方面,竞争对手个个都是狠茬子,比亚迪、特斯拉,哪个是善茬?
再说了,消费者也不是睁眼瞎,光靠PPT忽悠,糊弄不了谁。
归根结底,还得看产品硬实力,看质量,看售后服务。
眼下,小鹏汽车的盈利前景看似一片光明,但也并非就能高枕无忧。
他们估摸着第二季度交车量能冲到10.2万辆至10.8万辆,同比增长237.7%-257.5%。
这个目标,听着很诱人,但要想达成,恐怕还得加把劲才行。
实际上,小鹏汽车的境况,也是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个缩影。
大伙儿都在摸着石头过河,都在绞尽脑汁寻找自己的活路。
只不过,有的企业找到了北,有的企业还在云里雾里。
把目光从冷冰冰的数字报表挪开,你会发现,小鹏汽车的“咸鱼翻身”,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逆袭,更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小小切面。
它告诉我们,只要舍得投入,勇于创新,咬牙坚持,就能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
和许多人的固有印象相左,小鹏汽车的崛起,并非全靠政策扶持或者资本运作。
更关键的是,它抓住了时代赋予的机遇,并且敢于冒险,敢于挑战。
只不过,在弹冠相庆的同时,也该保持一份冷静。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布满了未知数。
技术路线的抉择,市场格局的演变,消费者需求的转向,都可能给企业带来猝不及防的冲击。
正如开头所说,小鹏汽车的亏损收窄,的确是个积极的信号。
但这仅仅是个引子。
未来的路,还很漫长,也充满了变数。
但愿小鹏汽车能继续保持这份拼劲,在新能源汽车的跑道上,跑得更远,飞得更高。
最终,能真正实现盈利,而不是昙花一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