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飙升却盈利堪忧理想能否撑住

销量“炸裂”,利润“吓人”,理想的账到底怎么算?

理想汽车的销量数据最近刷屏了。3月交付17197辆,甚至把一些传统巨头都压了下去。但与此同时,舆论另一边的风向却完全不一样——有人说,理想在销量上冲得猛,可财报里毛利率看着不算高,研发支出还爆炸增长,利润率更是悬崖式下降。这么大的销量,居然没赚到什么钱?甚至有人在问,这样的打法,到底能撑多久?是不是有点不正常?

销量飙升却盈利堪忧理想能否撑住-有驾

确实,理想的这组数据放在整个行业里,怎么看都有点不对劲。一边是销量越卖越猛,几乎每个月都能刷个记录;另一边是钱却没怎么赚,甚至财务表现让人皱眉头。你细看财报,它在2022年里研发支出达到了61.83亿元,远超营收的增长速度。今年这势头还在延续,理想的新车型密集上市,研发和整体成本只会继续往上走。感觉就是在拼命砸钱,但到底砸出多少价值,大家心里都有点打鼓。

销量飙升却盈利堪忧理想能否撑住-有驾

所以,这事得拆开讲讲。这个“销量猛但钱没赚到”的现象,究竟是理想自己玩得离谱,还是整个行业都在经历类似的问题?它的数据是不是表面看起来吓人,拆开了就没那么危险?

销量飙升却盈利堪忧理想能否撑住-有驾

从销量开始。理想的交付数据确实很亮眼,尤其是L6、L7这样的新车。理想L6 3月单月销量17197辆,直接成了爆款,甚至超过了很多传统燃油车的中型SUV。理想L7交付8707辆,L8交付5275辆,再加上旗舰级的理想L9和理想MEGA,整体交付量很扎实。这说明它的产品定位抓住了用户的需求。无论是家庭用户还是对智能化有追求的车主,理想在这几个细分市场的竞争力确实强。

销量飙升却盈利堪忧理想能否撑住-有驾

但问题就卡在“销量和利润之间的矛盾”。销量看着很猛,可为什么利润不理想?毛利率低就算了,净利润还压到这么薄。是不是卖的车越多,反而越亏?

这里要捋几个数据。理想汽车目前的毛利率在20%-25%区间,虽然不算特别低,但也没到特别健康的水平。新势力里有的品牌毛利率能到30%以上,而像传统车企,依靠规模效应,很多毛利能稳定在25%-30%。理想的毛利率只能说中规中矩。但它的研发投入就真让人皱眉了,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例非常高,直接拉低了净利润。这种花钱方式,确实是不吃利润的。

销量飙升却盈利堪忧理想能否撑住-有驾

是不是它的盈利模式出了问题?或者说,它在“乱花钱”?其实不一定。往下拆它的成本结构,会发现一些关键点。理想的产品定位是增程式SUV,这种路线本身就决定了研发投入高。它在技术上追求智能化、辅助驾驶高阶能力,甚至芯片和激光雷达的升级,这些都是成本大头。尤其是像英伟达的Thor芯片这种东西,单个成本就非常高。还有激光雷达,Pro版和Max版直接上了标配,技术成本并不便宜。

销量飙升却盈利堪忧理想能否撑住-有驾

所以它的研发投入是实打实的,不是乱砸钱,而是战略性砸钱。这么做的逻辑,是为了把产品力和技术优势拉到极限,抢市场份额。简单说,这种花钱方式,短期内肯定吃利润,但长期来看,它的竞争力会从硬件能力转变成用户的品牌认知。一旦这种品牌心智形成,才有可能进入利润收割期。这个打法,不算特别新,但确实很冒险。

销量飙升却盈利堪忧理想能否撑住-有驾

拿同行对比一下。整个新能源车行业,其实都在经历类似的“拼命砸钱抢份额”阶段。比如蔚来,也是研发投入高得吓人,导致净利润长期压低。再看外资品牌,像特斯拉,虽然毛利率高,但它的早期阶段也是疯狂砸钱研发,亏损了好几年才走出泥潭。传统车企呢?它们的研发投入比新势力低一些,但市场份额早就稳定了,不需要靠技术创新抢生存空间。所以说,理想的这种“花钱模式”,并不是它的问题,而是整个新势力车企在技术变革阶段的普遍现象。

销量飙升却盈利堪忧理想能否撑住-有驾

再回到理想自己的账。它到底是在“乱花钱”还是“抓机会”?从数据看,它不是没章法乱撒钱,而是选择了一条高投入高风险的路线。这种打法的核心,是让自己从单纯的销量竞争,转变为品牌力竞争。短期内利润不好看,但长期能不能更稳,就看它能不能抓住技术创新的窗口期。

所以,这事拆下来,其实没看着那么吓人。理想的账不算精致,但它的动作是战略性的。要紧盯的,不是现在的利润数字,而是它的技术路线能不能走通,它的市场份额能不能稳住。新能源车的竞争,已经不是简单卖车的问题,而是技术、品牌、用户认知三者的综合战场。看起来烧钱,但如果方向对了,就不算浪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