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个社会啊,最不缺的就是打肿脸充胖子的主儿。前两天看见个帖子,说有人买了三辆车才明白过来——家用车就是个代步工具,不是拿来装门面的。这话说得太实在了,可偏偏这么简单的道理,多少人栽了跟头才想明白?
我认识个老哥,月薪五千的时候咬牙贷款买了辆豪车。每天光油钱就够他喝一壶的,更别说那吓死人的保养费。结果呢?车是开上了,日子过得跟要饭似的。现在想起来,他自己都说那时候脑子进水了。可你说这事能全怪他吗?4S店那些销售,哪个不是人精?看你进店就开始盘算怎么从你兜里掏钱。"贷款轻松""月供没压力"——这话术一套一套的,听得人热血沸腾,好像不买这车就对不起祖宗似的。
更可笑的是那些所谓的"家庭用车"。七座SUV,听着多气派啊!可你问问那些车主,一年到头后排坐过几次人?大多数时候不就是一个人开着上下班?那些多花出去的钱,买的不就是个心理安慰吗?我邻居老王就是,花三十多万买了个大七座,结果除了过年回老家那几天,平时后排座椅放倒当后备箱用。这不就是典型的"买前幻想,买后吃灰"?
还有那些花里胡哨的配置。自动驾驶听着高大上吧?可你敢真放手让车自己开吗?最后还不是得老老实实握着方向盘。反倒是座椅加热这种实用功能,用过的都说香。可你看看现在的新车发布会,哪个不是把自动驾驶吹得天花乱坠?说白了,就是抓住消费者"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的攀比心理。
说到底,买车这事就像找对象。合适最重要,光看脸迟早要吃亏。普通家庭过日子,十万出头的车完全够用。非要打肿脸充胖子,最后苦的还是自己。那些豪车,买得起是一回事,养不养得起是另一回事。贬值快得像坐过山车,开三年能卖个半价都算你运气好。
所以啊,下次进4S店之前,先问问自己:这车买来到底干嘛用?接送孩子?上下班?还是就为了在朋友圈晒个方向盘?想明白了这个,销售再怎么忽悠也动不了你的钱袋子。记住,让家人坐得舒服、开得安心,这才是最有面子的事。那些靠车标找存在感的,说到底还是内心太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