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变脸!终身权益突然取消,高里程车主集体抗议

最近,在新能源车主圈子里,一件大事闹得沸沸扬扬,让很多人心里都犯了嘀咕。

这事儿的主角,是国内造车新势力里头部的蔚来汽车。

简单来说,就是蔚来突然给一部分老车主发了个通知,告诉他们,当初买车时承诺的“终身免费换电”和“终身质保”这两大核心福利,要被取消了。

蔚来变脸!终身权益突然取消,高里程车主集体抗议-有驾

这一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尤其是那些最早支持蔚来的车主们,感觉像是被自己最信任的朋友从背后捅了一刀。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发生在2025年7月9号,许多蔚来ES8的初代车主,手机上都收到了一条来自蔚来的短信。

短信内容很直接,说是因为他们的车辆使用情况“超出了普通用户的使用场景”,所以决定收回他们的终身权益。

这话说得轻飘飘,但对车主们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

一位来自郑州的车主就非常激动,他说自己是2020年花了将近60万买的车,当时蔚来还远没有现在这么风光,他之所以下决心买,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蔚来“不限里程、不限年限”的终身承诺。

这份承诺可不是销售口头忽悠,而是清清楚楚写在购车协议和《蔚来车主基本权益告知书》里的。

协议上写得很明白,只有一种情况会取消这些权益,那就是车主把车拿去跑营运或者搞出租。

可现在,这位车主说自己的车就是正常的家庭使用,从来没跑过网约车,怎么就被扣上了一顶“超纲使用”的帽子呢?

他的疑问,也是所有被取消权益车主的共同疑问。

另一位车主因为工作原因,需要经常在两个城市之间通勤,一年下来跑的公里数确实不少。

他也感到非常委屈和愤怒,他说买车时销售人员拍着胸脯向他保证,车随便开,里程数再高也没关系,权益是跟着车走的。

结果现在,跑得多反而成了一种错误,成了被剥夺权益的理由。

这让这些早期的支持者感到特别心寒。

他们觉得,在蔚来最需要支持、品牌还没完全立起来的时候,是他们这些“铁粉”用真金白银和实际行动,陪着蔚来一起成长,帮着蔚来验证换电模式,建立口碑。

可以说,他们是蔚来能有今天的功臣。

蔚来变脸!终身权益突然取消,高里程车主集体抗议-有驾

可现在,蔚来的换电站遍地开花,用户数量也突破了70万,公司做大做强了,却反过来对这些“功臣”下手,这在情感上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像黑猫投诉、车质网这样的消费者维权平台上,关于蔚来单方面取消权益的投诉就集中出现了。

车主们手里都拿着当年的协议和告知书,反复质问蔚来:既然我们没有违反规定去跑营运,你凭什么单方面撕毁合同?

面对车主们的质问,蔚来的客服人员给出的答复却总是那几句官方说辞,比如“这是公司的政策调整”,但对于最关键的问题——到底什么才算“普通用户的使用场景”,始终给不出一个明确、量化的标准。

这就让车主们觉得,蔚来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标准全凭它一张嘴说了算。

那么,蔚来作为一家一直以“用户企业”自居、把服务当成金字招牌的公司,为什么会冒着得罪最忠实用户的风险,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这背后,其实有它自己的难处和巨大的压力。

这不仅仅是省点钱那么简单,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和整个行业的大环境变化有关。

就在事情发生前后,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一项重要的新规定,要求所有汽车企业自己建设的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都必须向社会上所有品牌的车辆无差别开放。

这个规定对于其他车企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但对于蔚来而言,冲击力非常大。

蔚来从成立之初,就选择了一条非常“重”的道路,就是自建一套完整的补能网络。

根据公开的数据,蔚来到现在已经在换电站和充电桩的建设上投入了超过180亿人民币,建成了三千多座换电站和两万多个充电桩。

这笔巨大的投入,一直被蔚来看作是自己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区别于其他品牌的“护城河”。

用户买蔚来的车,买的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这套方便快捷的换电服务。

可现在,政策要求这条“私家河”必须变成大家都能走的“公共桥”,这就让蔚来的处境变得非常尴尬。

更具体的问题是,蔚来的换电站是为自家车型和电池规格量身定做的,技术标准很独特。

蔚来变脸!终身权益突然取消,高里程车主集体抗议-有驾

全面开放之后,如何兼容其他品牌的电池就是个大难题,而且大量的非蔚来车辆涌入,必然会稀释掉蔚来车主原本享受的专属、快捷的体验。

此外,还有最现实的经济账。

据说,蔚来这三千多座换电站,每一座的建设成本都高达三百万左右,目前能实现盈利的只是极少数,大部分都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现在一旦开放,就意味着像比亚迪、小米这些没有在换电上投入巨资的车企,可以坐享其成,直接使用蔚来花百亿建成的网络。

蔚来辛辛苦苦种的树,别人都能来摘果子,而自己还要继续承担高昂的维护和运营成本,这买卖怎么看都划不来。

在这样的政策和经营双重压力下,蔚来急需找到“节流”的办法,来减轻自己的负担。

于是,那些使用换电服务频率最高、在蔚来看来消耗资源最多的高里程用户,就成了被优先“优化”的目标。

从纯粹的商业逻辑来看,这或许是一个企业在面临困境时,为了自救而做出的无奈选择。

而且,这件事似乎也并非临时起意。

有心人发现,就在取消权益事件发生前一个月,也就是6月10号,蔚来的手机应用上就发布过一个公告,内容是号召用户举报那些用私家车跑营运、不当使用换电权益的行为。

当时,绝大多数车主都觉得这是个好事,认为蔚来是在维护正常用户的利益,打击那些钻空子、薅羊毛的人。

可谁也没想到,一个月后,这把原本对准“羊毛党”的锤子,会落到自己这些正常家用的高里程车主身上。

现在回想起来,那份公告更像是一次舆论上的铺垫,先在用户中建立一个“有人在滥用权益”的印象,然后再把“高里程”和“滥用”的概念模糊地捆绑在一起,为后来的行动找一个看似合理的台阶。

这件事发展到今天,依然在发酵。

那些被取消权益的车主们,诉求其实很清晰,也很沉重:要么,蔚来就遵守当初白纸黑字的承诺,恢复他们的权益;要么,就拿出一个经得起法律推敲、公平合理的补偿方案。

而对于更广大的消费者群体,尤其是那些正准备购买电动车的潜在买家来说,这件事也给他们敲响了警钟。

当一家大企业信誓旦旦的“终身”承诺,都能被一条短信轻易抹去时,人们不禁要问,以后车企们说的那些花好稻好的甜言蜜语,我们还敢相信几分?

这种对商业信誉的冲击,可能是比经济损失更深远的伤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