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和引望一起,跟比亚迪一起,为中国开辟了两条新的汽车万亿级赛道。
中国汽车加速“狂飙”
2019年,比亚迪卖了45.12万辆车呢。
到了2024年,比亚迪造出了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直接成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界的“老大”。
比亚迪给自己定的2025年销售目标是530万到550万辆。
从2018年到2024年,比亚迪花了6年时间,卖了差不多500万辆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还带着大家一起搞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万亿级别的大市场。
中国在这6年里,出口的汽车数量相当于多出了一个比亚迪的销量,也就是增加了540.7万辆。
再看看日本那边,从2019年到2024年,他们汽车出口量一直在波动,最高的时候才442万辆。
而咱们中国,从2019年的100万辆,一路涨到2024年的640.7万辆,出口量翻了好几倍。
2023年,咱们中国的汽车出口量第一次超过了日本,成了新的出口冠军。到了2024年,继续保持冠军地位。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达到了640.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特别亮眼,卖了128.4万辆,比上一年增长了6.7%。
再过个十年左右,全世界到处跑的汽车,说不定中国就能排第一了。
2018年的时候,美国不让美国公司给华为供货了。2019年5月16日,美国更是直接把华为列入黑名单,全面打压华为。就在同一个月,华为成立了车BU部门,开始布局汽车业务。
华为入局拉动万亿产业链
2025年,华为推出了乾崑ADS 4和高速L3解决方案,还有鸿蒙座舱5。华为带头开启了万亿级别的智能电动汽车全套解决方案的新赛道。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电动汽车和全套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会给国家带来四大好处。
第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电动汽车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在未来五六年里,全球十大汽车品牌榜单上,中国可能会占一半。中国汽车的产量和销量有望达到4000万辆,出口量达到1000万辆。中国汽车产业的收入会增加数万亿元。以前我们买合资车的时候,每花10万元就有大约3万元流向国外,包括合资车企的分成、核心技术专利费以及汽车零部件费用。2023年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花了超过2000亿元,如果国产化替代成功,这些钱就可以留在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手里了。当中国自主品牌和国产汽车主导市场时,万亿资金就会回流国内,用来搞车机芯片研发、建充电桩、给员工涨工资。
第二,就业岗位会大量增加,而且高薪岗位也会显著增多。汽车行业一个岗位能带动上下游六七个岗位。如果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翻倍,直接就能创造超过500万个岗位,从流水线工人到4S店销售,再到芯片、软件、动力电池的研发人员,还能新增2000到3000万个上下游的工作机会。比如宁德时代的一个电池厂就养活了一个福建小镇,工人的工资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30%。
万亿级赛道:中国汽车智能化供应链崛起
赛力斯新建的超级工厂,上下游岗位加起来能数到十万。重庆现在搞出了万亿级别的汽车产业,这意味着上下游会新增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个岗位。
这些岗位呢,一部分是新增出来的,但另一部分其实是在跟日本、德国、美国、韩国这些国家抢饭碗。这肯定会让国际贸易有点摩擦。
不过呢,最大的好处就是推动咱们中国的智能电动汽车大规模商用,还有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大发展。
接下来几年,咱们中国每年都会推出几百万台L3、L4级别的智能电动车,这会对电池、芯片、激光雷达、软件这些行业产生巨大拉动作用,也让咱们的人工智能发展得比美国还快。机器人产业也会跟着起飞。L3、L4级别的智能电动车,说白了就是带四个轮子的机器人。
汽车智能化这条赛道,可是价值万亿的大生意。
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可得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华为在汽车智能化这块儿,主要靠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包括MDC计算平台和鸿蒙座舱)赚钱。
最近刚公布的2024年中国汽车智能化供应商收入榜,德赛西威拿了冠军,收入276亿;华为以263.5亿紧随其后,屈居第二。
问界、智界这些合作车型卖得特别好,直接带动了销量增长。像华为系的问界、德赛西威这种第一梯队的企业,年收入都能超过200亿。
再往下看,均胜电子166亿,华域汽车124亿,京东方精电也有114.8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