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商用车近日完成高层人事调整,官网信息显示:
张小帆(1970 年出生)正式出任董事长,全面主导战略规划;
刘利成(1968 年出生)升任总经理,负责生产运营与市场拓展。
此次调整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形成「战略决策 + 执行落地」的双核驱动体系。张小帆身兼东风集团商用车板块多重职务,旨在通过跨部门资源整合(如统筹商用车研发、采购体系),实现降本增效目标。数据显示,2025 年 4 月其旗下中重卡国内市占率达23.6%,稳居行业首位,15 个省份市占率排名第一,凸显新班子的市场操盘能力。
职业轨迹:
1992 年入职东风,从襄樊管理部基层起步,历任东风汽车股份营销负责人、特种商用车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具备从产品研发到市场推广的全链条经验。
关键动作:
主导商用车业务单元整合,推动旗下品牌数据中台互通,订单响应效率提升 40%;
2025 年力推「场景化定制」策略,针对不同区域市场需求开发差异化产品,助力东风在多省份市占率登顶。
核心优势:
深耕东风商用车超 30 年,历任制造总部总部长、采购供应负责人,主导十堰工厂产能升级(年产能提升至 13.1 万辆)及供应链优化(零部件库存周转率提高 28%)。
新能源布局:
负责氢燃料重卡项目,2024 年实现 130kW 燃料电池环卫车商业化运营,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 100%,为东风在新能源赛道积累技术壁垒。
新班子上任后迅速抛出「十四五」转型规划,聚焦三大核心战场:
专用车高端化:从「底盘供应商」到「解决方案服务商」
目标 2025 年专用底盘销量突破 5 万辆,重点布局环卫、危化等细分市场(当前市占率 40%);
推出搭载 L4 级自动驾驶的智慧环卫车,支持自动充电、路径规划等功能,已在襄阳等地试点运营。
新能源加速:构建「电动化 + 氢能」双技术路线
短期:2025 年推出 6 款换电重卡,续航超 300 公里,适配 80% 中重型卡车场景;
长期:联合科研机构研发固态电池,计划 2027 年量产氢燃料重卡,目标成本控制在燃油车 1.2 倍以内。
组织效能革命:打破「大企业病」的三项改革
架构重组:整合研发资源成立技术大中台,避免旗下品牌重复开发;
人才激活:推行中层干部竞聘制,2025 年管理层年轻化率提升至 35%,引入华为、宁德时代等技术骨干;
流程优化:通过数字化工具压缩决策链条,市场反馈处理效率提升 60%。
在商用车行业深度变革的背景下,东风的调整颇具代表性:
竞争压力:比亚迪、三一重工等跨界玩家加速布局,传统车企如一汽解放净利润同比下滑 83%,行业淘汰赛加剧;
转型痛点:尽管东风中重卡市占率领先,但其新能源渗透率(12.6%)仍落后头部企业(如中国重汽 27.4%),需加快电动化进程;
区域机遇:依托「武襄十随」产业集群,有望带动十堰形成千亿级专用车产业,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张小帆在履新发言中提出「不做新能源追随者,要做场景定义者」的目标,凸显东风商用车的转型野心。分析指出,新班子的「技术 + 管理」双轮驱动模式,能否将技术积累(如自主燃料电池)转化为市场优势,同时通过生态协同(如与沃尔沃的合资背景)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将成为其破局关键。行业观察者指出,在商用车智能化、网联化的浪潮中,东风的战略选择或将为传统车企转型提供重要参考样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