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年,如若固态电池成功量产,汽车行业将面临什么转变?

近来,固态电池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先是发展态势渐趋低迷的丰田,宣称将在2027年正式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紧接着,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的奇瑞,也宣称要在2026年将固态电池装车应用;其他车企同样也有相关规划,时间或早或晚,基本都集中在2026 - 2027年前后。

这就表明,在未来两年内,固态电池实现成功量产已近在咫尺。

不过,这项技术一旦取得突破,又会给汽车市场带来怎样的变革呢?

对此,业内专业人士预测,届时或将伴随出现三个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每一位车主都息息相关,大家务必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未来2年,如若固态电池成功量产,汽车行业将面临什么转变?-有驾

第一个变化是,纯燃油车将陷入绝境。

尽管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在逐渐下滑,但目前也存在被过度唱衰的情况。

举例来说,今年9月的汽车销量数据显示,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为46.7%,而新能源汽车的份额则达到了53.3%。

虽然当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但后续增速可能会放缓。

按照中国工业研究联席主管冯晓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60%。

相较于去年的高速增长,到明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将会有所减缓。

毕竟,电动汽车并非完美无缺,尤其是电池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充电速度缓慢,还存在起火风险,因此难以完全取代燃油车。

然而,固态电池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未来2年,如若固态电池成功量产,汽车行业将面临什么转变?-有驾

因为固态电池具备的两大特性,恰好直击燃油车的要害。

其一,充电速度极快,有效缓解了续航焦虑问题。

比如,丰田研发的固态电池,充电10分钟,车辆便能行驶1200公里;奇瑞的固态电池,充电5分钟,车辆可行驶400公里。

就这种充电速度而言,虽说相较于加油仍稍显逊色,但差距已并不明显。

其二,固态电池不会起火,消除了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担忧。

不仅是固态电池,即便是半固态电池,安全性也有了极大提升。

有博主进行过实际测试,无论是针刺实验还是撞击实验,半固态电池都不会冒烟起火。

所以,如果没有固态电池,燃油车或许还能在市场上支撑8 - 10年,但有了固态电池后,燃油车可能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未来2年,如若固态电池成功量产,汽车行业将面临什么转变?-有驾

第二个变化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插混)尚可维持,但增程式电动汽车(增程)可能会被淘汰。

毕竟,一旦固态电池实现量产,受到冲击最大的并非燃油车,而是混合动力汽车。

虽说插混和增程都属于混合动力范畴,但由于各自特性的差异,它们未来的命运也截然不同。

虽说固态电池预计在2026 - 2027年能够实现量产。

然而,量产并不意味着成本降低,初期其成本依然高昂,因此只能应用于高端车型。

以智己L6的半固态电池版本为例,其售价已经高达33万。

未来2年,如若固态电池成功量产,汽车行业将面临什么转变?-有驾

相比之下,固态电池成本更高,未来20年内可能都难以应用于普通经济型车辆。

这听起来或许有些夸张,但实际情况很可能就是如此。

就连比亚迪的首席科学家廉玉波都曾表示:“尽管固态电池3年后能够实现量产,但在未来20年内,磷酸铁锂电池仍将是市场主流。”

由此可见,情况已经十分明朗。

由于固态电池刚推出时成本高,只能用于高端车型,那么那些主打高端市场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必然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不管是理想汽车,还是问界汽车,若不能及时跟进固态电池技术,未来发展可能会面临困境。

与之不同的是,插混车型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争夺的是燃油车用户群体。

以插混车型所处的市场定位来看,可能需要等待20年,才能迎来固态电池的普及,所以短期内受到的影响较小。

所以,近两年来,如果打算购买理想、问界等增程式电动汽车,需要谨慎考虑;而购买比亚迪、吉利等品牌的插混车型,则无需过多担忧。

未来2年,如若固态电池成功量产,汽车行业将面临什么转变?-有驾

第三个变化是,汽车企业竞争的决胜点将转向智能驾驶。

虽然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一方面,电动化领域的竞争并不激烈。

以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为例,其技术门槛并不高。

无论是小鹏、小米等新势力车企,还是零跑、蔚来等品牌,都能够实现自主研发,且实际效果相差不大。

虽说当前电池技术存在诸多不足,但各家企业都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可谓“一损俱损”。

虽说两年后固态电池能够应用于车辆,但所有车企都能够及时跟进,可谓“一荣俱荣”。

仅依靠电动化技术,根本无法拉开企业间的差距。

未来2年,如若固态电池成功量产,汽车行业将面临什么转变?-有驾

所以在另一方面,智能化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就目前汽车市场的发展形势来看,各车企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现参差不齐。

例如,有的车企选择自主研发智能驾驶技术,有的则采用第三方供应商的方案;有的坚持使用雷达感知方案,有的则侧重于视觉感知方案……

究竟哪种技术方案更好?目前很难评判。

但可以确定的是,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技术相较于第三方方案,稳定性和后续升级维护更有保障。

因为智能驾驶主要依赖软件系统,用户体验的提升需要通过后续的OTA(空中下载技术)升级来实现,如果采用第三方方案,在后期维护和升级方面可能不会像自研那样积极。

所以,对于那些至今仍未开展智能驾驶技术自主研发的车企,消费者在购车时最好谨慎选择。

未来2年,如若固态电池成功量产,汽车行业将面临什么转变?-有驾

总之,固态电池无疑是一项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技术,一旦取得实质性突破,燃油车与电动汽车之间的竞争也将迎来最终的结局。

届时,不仅燃油车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现阶段作为过渡产品的插混和增程这两种混合动力汽车,也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但由于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增程式电动汽车将率先受到冲击,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还能在市场上多维持一段时间。

大家务必依据这一行业发展趋势,提前做好规划,避免购买那些即将被市场淘汰的车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