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打出头鸟”,这句话,用在如今炙手可热的问界M8身上,可谓是针针见血。
近来,车圈的喧嚣,甚于坊间庙会。而这喧嚣,泰半是问界M8这匹黑马给搅动起来的。你道它卖得风生水起,触痛了友商的神经;你道它表现平平,销售数据却又熠熠生辉。于是乎,一时间,各种“掣肘”的传闻,如漫天飞絮般,朝着问界M8蜂拥而至。电机遭梗阻,轮毂亦受限,仿佛不给它平添些许龃龉,友商们便寝食难安。
此事,溯本求源,也并不复杂。问界M8扶摇直上,预订量破纪录,这要是任其野蛮生长,一年销量直逼四十万,其他车企岂不相形见绌?硬碰硬地比拼车辆本身,难有胜算。问界M8背靠鸿蒙智行,玩转智能化,倚仗激光雷达,仰仗4D毫米波雷达,炫耀智慧投影大灯,标榜信号强度,鼓吹互联互通。这些,让友商们在短时间内难以望其项背。
然而,症结所在也浮出水面:鸿蒙智行这套智能解决方案,能否对外开放?是否能允许其他厂家自由选配,携手做大智能汽车这块蛋糕?鸿蒙智行的回应是:选配自无不可,但须由我来主导销售,用户数据归我所有。
此言一出,矛盾便骤然激化。卖车利润丰厚,车BU竟能凭此实现盈利,且利润颇丰。你有独门绝技,却敝帚自珍,想玩共同开发,却要求他人俯首帖耳,充当你的代工厂,用户、研发、售前、售后皆由鸿蒙智行掌控,厂家仅负责生产制造。这岂非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更令人扼腕的是,传闻轮毂供应商竟受友商胁迫,被悉数买断。此举无疑是釜底抽薪,逼得赛力斯措手不及,只能仓促启用备选供应商。虽说最终化险为夷,预计五月下旬产能可恢复常态,但此事背后所蕴藏的深意,发人深省。
这桩桩件件,不禁让人联想到过往的案例。某手机品牌崛起之时,亦曾遭遇类似的“掣肘”。零部件断供,技术封锁,恨不得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究其原因?无非是其威胁到了既有格局,动摇了他人利益。
再往前追溯,早年间国内电商平台初露锋芒,亦曾饱受非议。实体店铺联合抵制,出台各种限制政策,指责电商“扰乱市场秩序”。然而结果呢?电商最终还是势如破竹,彻底颠覆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这些前车之鉴,昭示了什么?技术革新的道路,注定荆棘丛生。总有人试图阻挠,总有人企图打压。但只要你拥有真正的实力,真正能为消费者带来裨益,终将破茧而出,一飞冲天。
当然,鸿蒙智行也需自省。拥有技术优势固然重要,但也要兼顾其他车企的感受。若能将鸿蒙智行这套体系开放共享,吸引更多车企参与其中,形成一个互惠互利的生态系统,方能实现真正的共赢。而非固步自封,一家独大,令他人只能望其项背,受制于人。
毕竟,汽车产业并非单打独斗,而是需要群策群力,精诚合作。唯有携手并进,方能将中国汽车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因此,问界M8遭遇“掣肘”,表面上是商业竞争,实则是技术垄断与利益分配的博弈。我们期盼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而非暗箱操作,蝇营狗苟。我们渴望更多的创新涌现,而非各种“卡脖子”行径。
最后,我想奉劝一句:与其挖空心思去“掣肘”他人,不如潜心修炼,提升自身实力。与其艳羡他人的成功,不如奋发图强,让自己变得更加卓越。这才是康庄大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