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六车型的销量确实不如之前火爆了。不是吓唬人,去几家4S店溜达一下,能看到堆积如山的国六车排成了排。专家们都在绞尽脑汁喊着救市,可老百姓却挺淡定:要是不把这几个刺心的问题搞懂,别说国十,就是国六再好也没人愿意买。
归根到底,大家不是不想换新车,而是现实太现实了。国五到国六只用了三年,这样的换代速度让打算买车的人心里直打鼓:刚入手的国六车,会不会没过几年就因为国七的出台而变得贬值?
01 排放标准迭代快,买车就像被套牢
国五标准到2017年才彻底推行,紧接着到2020年,国六标准就已经出炉,时间差不过三年左右。这样的节奏让考虑买车的朋友们都觉得挺烦心:昨天刚买的国六车,转眼就可能落伍了,真是让人忧心忡忡。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想当年从国五过渡到国六的时候,很多刚入手国五车的车主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车陷入贬值的尴尬境地。这件事成了“前车之鉴”,让消费者都变得更加小心翼翼。毕竟,汽车对普通家庭来说可是大宗商品,谁也不愿意刚买不久,就被赶出市场,变成“过期货”。
更让人揪心的是,大家怕国七会不会提前到来。这种不确定的因素,让许多人都选择了静观其变,不敢轻易出手。
02 养车成本攀升,用车体验打折扣
油价上涨、保险费也水涨船高、保养费还在持续上升。这些都是当下国六车主们真实感受到的压力。国六车不光买着贵,用起来更是费钱。
国六车对燃料、尿素和机油的要求更严格,非得用正规渠道的国六标准燃油(硫含量更低),还得用CJ-4或者CK-4级别的低灰分机油,而尿素也得用高品质的溶液,这些都让日常开销变得更高了。
为了满足更严苛的排放标准,比如国六B阶段要让颗粒物排放降77%,氮氧化物减少67%,这些车型有时候在动力体验上可能得让步,个别车主反映动力的确有所下降。再说堵车的问题,更是让开车体验大打折扣,像大城市高峰时段动不动就要堵一两个小时,很多人买车也宁愿选择地铁上下班。
03 技术太复杂,用车变成负担
国六车比国五车要复杂得多,故障码的数量几乎是三倍,各种故障灯都让车主们头大不已。限扭、限速这些问题频繁出现,也让不少车主觉得挺烦的。
所谓的限扭,就是当排放系统出了点问题,车子会限制动力,扭矩会减掉大约25%。至于限速,如果情况更严重,车辆会把最高速度降到20公里每小时左右。这些麻烦大多是因为车主们对比如DPF再生什么的新功能不了解造成的。
要搞清楚国六车的DPF再生方法,比如行车时的再生和驻车时的再生,也得注意用符合标准的油品和尿素,否则很容易引发排放系统出问题。这些繁琐的操作让不少潜在买家都望而却步,觉得麻烦。
04 国六车处境尴尬,成技术过渡品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得挺快的当下,国六燃油车的日子挺尴尬。它比国五的价格高,但又可能很快被更先进的技术或者新标准给取代。消费者在电动车和燃油车之间摇摆不定,难以下定决心。
随着各地充电站点的建设加快,纯电动车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方便了。但对燃油车而言,升级排放标准带来的技术难题和成本压力还在持续。国六阶段整车的价格,预计会比国五的多出1.5到2万元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消费者都会琢磨:到底是买个国六车,还是直接入手新能源车型?
国六车卖得不怎么火,背后其实反映出咱老百姓买车的想法变得更理智了。大家不再盲目跟风,而是开始权衡汽车的使用花费、折旧速度和未来政策的变动风险。
要真正解决国六车卖不好这事,得大家一块儿出力。厂家得在提升技术的同时,还得考虑用户体验和控制成本;相关部门在推动排放升级的时候,也许可以多关注市场的实际接受程度和技术的稳定性。而消费者呢,都得逐步了解、适应这些更环保的车子,才能把这个问题给摆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