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中,第三大部分第一条针对“加强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管”提出了明确要求,具体涵盖以下要点:
强化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准入管理,统一采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一般程序。完善机动车排放检验人员技术能力、设备性能指标和软件防篡改等要求,明确资质认定技术评审环节环保专家现场审查要求。
今天小编带大家深入解读这段条文其背后的含义:
一、强化准入管理 :
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准入需统一严格遵循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一般程序(告知承诺程序、文件审查程序均不再适用)。
一般程序适用于机构的新建、搬迁及复查等情况,其流程依次为申请、受理、技术评审、审批与决定以及证书领取与后续监管环节。
1、申请环节:检验检测机构应向资质认定部门提交包含申请书、机构法人证明、人员资质证明、仪器设备清单、管理体系文件等材料的书面申请;
2、受理阶段:资质认定部门在 5 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并出具相应通知书;
3、技术评审涉及文件审查与现场评审:前者是对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和符合性审查,后者则由专家组成的评审组通过查阅文件记录、考察现场环境、考察设施设备、考核人员能力、见证试验等方式全面检查评估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与技术能力,并提出整改建议;
4、审批与决定:要求资质认定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20 日内依据技术评审结果作出许可决定,技术评审时间不计入期限,符合条件的颁发资质认定证书,不符合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5、证书领取后:申请人需按规定使用证书和标志,接受资质认定部门的监督检查与定期复查。
二、完善检验人员技术能力 :
涉及机构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以及所有尾气检验检测人员。
1、专业知识:检验人员要深入掌握机动车构造、发动机原理及尾气排放控制技术等基础知识,精通各类机动车排放标准与法规政策,为检验工作筑牢理论基础。
2、持续培训:为紧跟行业发展,检验人员应定期参与专业知识培训与考核,更新知识体系,把握行业前沿技术与动态,确保理论知识时效实用。
3、操作技能:一是熟练掌握检测设备操作,精准设置参数,规范校准维护,保障设备稳定高效运行。二是依标准流程进行尾气采样与检测,确保结果真实可靠,为评估提供依据。
4、问题解决:在检测中,检验人员需快速精准识别异常,如设备故障、数据波动等,运用专业知识快速分析原因并解决。面对特殊检测难题或复杂工况,能凭借专业素养妥善高效应对。
5、职业道德:检验人员要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准则,以公正、客观、严谨态度对待检测,杜绝数据造假,确保数据真实。同时,重视客户隐私与商业机密保护,妥善管理资料,不泄露无关信息,维护行业公信与客户信任。
三、设备性能与软件防篡改要求 :
1、精准测量 :环保检测设备应具备高精确度的测量能力,对于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等各类污染物的检测结果要满足既定标准,无论在低浓度还是高浓度检测区间,都需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稳定运行 :设备需拥有良好的稳定性,长时间连续运行时,检测数据波动应在极小范围内。同时,要具备出色的抗干扰性能,对外界环境变化(如温度、湿度等)不敏感,确保数据稳定可靠。
3、重复一致性 :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对同一尾气样本进行多次测量,设备应给出高度一致的结果,以此保证检测数据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4、兼容拓展 :环保设备应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和良好的扩展性,能够与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机动车,以及各类检测系统和平台无缝对接。例如,可以适配多种车型的车载诊断系统(OBD),实现数据的高效交互与整合。
四、环保专家现场审查要求 :
在资质认定技术评审环节,每次现场评审必须有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任命的环保专家评审员参与,他们与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任命的评审员分工不同、互不隶属,凭借专业、规范且严格的审查,能够精准发现问题,尤其在原始记录与现场检验检测试验方面,确保尾气检验检测的严谨性,有助于提升检验质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