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四万的丰田威驰,性价比还算过得去但维保成本偏高,购车需慎重考虑是否符合用车需求
一开始,看到这个价格,我就想,是不是太便宜了?毕竟,威驰在国内市场算是入门级别的紧凑型车,入门就这么低价,第一反应自然是是不是质量差点。但事实没那么简单。
我记得去年,身边朋友李哥买了台威驰,价格刚拖到3.9万出头,落地价算比较划算的。车一到手,第一感受就是空间还行,但坐着还是觉得略紧。尤其是后排腿部空间,16年款的样子,比起同价位的别克凯越什么的,差距不大,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然后,开了一段时间,我开始琢磨这车的性价比。别的朋友问我:你不觉得这车用起来很便宜吗?我说,便宜是便宜,但用起来怎么说呢,不能只看价格。对比同价位的东风标致、日产,威驰的悬挂调得更偏硬一些,过坑时差点没有腰疼。这也是丰田一直以来的调车思路——偏硬,追求一种路感清晰。
供应链博弈倒是挺明显的。你把车拆开,看零件的用料,也能发现,可能也是为了压成本,丰田的SMT(精益生产)和零件管理一直挺厉害的。但,真要讲到维保,价格就变得尴尬了。去年我偶然去了一家丰田4S店,问了个保养价格,问完后差点没掉下巴,一千块左右的常规保养,换个机油、机滤、空滤,一下子就花这么多。
我想了想,估算一下,百公里成本大概在0.8元左右,虽然比国产自主品牌的0.6元高点,但考虑到丰田的零件耐用度,心里也还行。问题出在一些隐形费用。冬季刹车片的话,一个换,起码得600元左右——这个价格,要比一些自主品牌的纯质料套餐贵不少。
说到用车成本这块,我就想说,买这车的人,是不是很在意保值率呢?我曾翻看过一份二手车行情,威驰的保值率在-2%-5%之间波动,估算下来,三年折旧差不多在15%左右。不算很差,但也差不多跟自主品牌的两三十万级别的车差不多。换句话说,买威驰,三年后还剩多少价值?我猜不到真实数字,毕竟市场变数太多,但几年前的一手车贩子说:这车保值率还行,但折旧快,得考虑后续换车的预算。
开车的感觉上,这车在市区里挺灵活的。小身材,倒车方便,没有压车的烦恼。但过程中我发现一些细节:空调出风量很充裕,但制冷效果一般(可能是我开得多了,难免偏题了)。粉丝反馈——空调的压缩机噪音有点大,不像一些自主品牌那么安静。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谈到油耗。这车标配一桶油箱,容量50升,估算续航约700公里,百公里用油告诉我,实际测算大概在6.5升左右。某些报道说官方油耗5.5,但我觉得反正实际比官方高点,正常市区堵车的时候,能冲到7升也不奇怪。这让我想起一个朋友说的,只要空间够用、油耗还接受,无所谓。
我一开始以为,低价意味着媚俗或者次品。但真接触过后,觉得威驰还能算个放心用的家用车。这个价位也没有别的车能完全匹配,倒不如说,像差价在两三千的其他品牌,差别主要在细节和质感。
真的能用得起维护,就看你怎么衡量。像我知道,有朋友开到4年,感觉空调噪音变大了,或者变速箱偶尔会顿一下。虽然丰田技术大体靠谱,但长时间下来,难免会出现隐藏性损耗。我猜,也许,一些宝马式的豪华感,是不是这个价位买不到的?也威驰的制造标准其实还挺从严,质量还算过得去。
说到这,我有个疑问:如果只看价格,威驰是不是就压价压到极致了?还是说,这个车型背后,代表着丰田对入门市场的某种策略?毕竟,很多人买车,真的不仅仅看车型,还在审视后续花费。
总结了这些,最开始我还在琢磨,买这个车的究竟是性价比控还是品牌粉?都有点,但我更关心是不是实用。比如我身边,老李家门前那台威驰,从去年买到出过几次问题——换个火花塞、刹车片,都是自行解决的,底盘倒没毛病。这小毛病其实也挺常见的,算是真实生活的写照。
对了,有没有想过,这个价位,能不能意外惊喜到其他方面?换个轮胎,还是得1000多块。其实买车,折算下来,整体使用成本还是挺高的。不知道你们会怎么想,买个车,究竟是开心多点,还是省心多点?
哎,反正我觉得,威驰这车,既不是完美代表,也没有败得彻底。加点用心,能考虑得更细致一些,就能避开一些坑。不然,买之前,心里还是要有个底:是不是花这钱,值不值。
想问一句,如果你考虑这车,会不会觉得它差点意思但又挺实在?还是你心里早有个理想车型却容易被这低价给动摇了?用车这个事,没有绝对的对错,也许,只要用得舒服,就算性价比过得去。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