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比亚迪宣布将供应商款项支付期缩短至60天内,引发业内热议。有人认为这是比亚迪在“优化现金流”,有人则指责其“拖欠供应商款项”。然而,在这场看似简单的账期调整背后,却隐藏着汽车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潜规则”——垫资行为。
垫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游戏
在汽车行业,供应商为车企垫资早已成为“潜规则”。车企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将账期延长至90天甚至更长,以此来缓解自身的资金压力。而供应商为了获得订单,不得不接受这种不平等的条款,承担巨大的垫资风险。
垫资,隐藏的危机
看似双赢的合作模式,实则暗藏危机。账期延长,供应商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债务逐渐堆积。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订单交付延期,甚至整个产业链断裂。终,车企也会因此遭受损失。
比亚迪,是例外还是常态?
比亚迪此次调整账期,看似是向供应商让步,实则可能是对供应链的一次“压力测试”。比亚迪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有能力承受账期缩短带来的压力。而对于其他车企来说,缩短账期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危机。
垫资,何时才能结束?
垫资行为不仅存在于汽车行业,在其他制造业也普遍存在。这种模式看似合理,实则不公平。大型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将风险转嫁给供应商,终导致整个产业链的脆弱性。
打破潜规则,需要多方努力
要打破垫资的“潜规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企业的行为,保护供应商的合法权益。企业也应该树立社会责任感,与供应商建立更加公平的合作关系。同时,供应商也要加强自身实力,提高议价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比亚迪的账期调整,只是冰山一角。垫资行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只有打破潜规则,才能让整个产业链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
#每日汽车资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