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爵DL150,这车,搁现在说,算啥?
实打实的好家伙!
用料瓷实,做工考究,骑起来稳如老狗,抗造耐磨,活脱脱摩托车界的“耕牛”。
可怪就怪在这儿,恁好的车,咋就有点“落寞”了呢?
这事儿,着实挠头。
你说豪爵这牌子,那是多少人心尖尖上的“国民座驾”,品质那是有口皆碑的。
DL150这车,也算是承袭了豪爵的衣钵,该有的都有,甚至还藏着点小彩蛋,比方说那个瞅着就倍儿安心的ABS。
但瞅瞅道上跑的,DL150的倩影,委实凤毛麟角。
这就有点意思了。明摆着是好货,咋就乏人问津了呢?
有人开腔,说价码是铁门槛。
14680大洋,这身价,在摩托车圈子里,确实算不上亲民。
尤是赶上现在国产摩托内卷得乌烟瘴气,各路新秀、各种配置,价儿还一个比一个狠。
你寻思,掏一样的银子,能盘到更大排量、更拉风造型的座驾,谁还乐意牵走这台相对“素淡”的DL150呢?
这番说辞,不无道理。
但也失之片面。
毕竟,置办摩托,不单单是瞅参数,还得掂量掂量品性。
豪爵的品性,那是久经沙场的。
那些追寻安稳、耐用的主儿,兴许更看重这个。
那,症结在哪儿呢?
莫不是,症结就出在“素淡”这两个字上。
在这个标榜潮范儿的年月,DL150的格调,委实有点过于内敛了。
纵然它也有“鸟喙”设计,也想往“拉力”范儿上贴,可总觉得差了点啥。
少了点让人眼前一亮的惊艳,少了点让人想发圈炫耀的冲动。
与普罗大众的认知相悖,摩托车,许多时候压根不只是代步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个性的外化。
而DL150,在这档口,似乎还欠点火候。
再有一点,也甚是关键。
那就是吆喝。
现下是流量当道,酒香也怕巷子深。
豪爵的宣发,相对而言,比较持重。
不像一些新锐品牌,花式营销,层见叠出,恨不能让普天下都知道他们的新车有多飒。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把缘由归结为价码或造型时,是否忽略了品牌声量的紧要性?
在这个资讯爆炸的纪元,倘若你的物件再妙,没得足量的曝光,也难逃被受众无视的命运。
立足豪爵的角度,或许也有自身的考量。
终归,豪爵一贯走的是稳中求胜的路线,不太喜好剑走偏锋。
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过于保守,也恐将与机遇失之交臂。
再唠唠竞争对手。
眼下国内摩托车行当,简直就是一片血海。
各路牌子、各种车型,争妍斗艳。
豪爵DL150面临的,不只是价位更低的搅局者,还有那些在设计、配置、营销上都更胜一筹的劲敌。
单就“拉力”这个概念来论,五花八门的车型层出不穷,甚而囊括一些瞧着更唬人的“ADV”车型。
这些车或许在真实效能上不及DL150,但在视觉冲击力上,却更胜一筹。
是以,DL150的“遇冷”,实则是多重变因合力作用的窠臼。
价码、设计、宣发、竞争,每个环节都可能掣肘它的销量。
那么,DL150还有戏吗?
愚以为,仍有可为。
终归,它的品性摆在那儿,它的口碑也立在那儿。
但凡豪爵能稍稍校准一下策略,在设计上愈加出格一些,在宣发上愈加踊跃一些,没准就能重夺市场的芳心。
归根结底,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真正的好东西,总归会被人慧眼识珠的。
遥想当年那些曾被埋没,尔后又熠熠生辉的臻品,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坚守品性,精益求精。
DL150,或许也亟需这般的坚守和精进。
这让我想起幼时,门脸儿那家老字号的包子铺。
他们的包子,滋味始终如一,数十年如一日。
可随着周遭新店日渐增多,他们的营生也一度萧条。
后来,他们开始试水新的口味,翻新店面装潢,生意又慢慢红火起来。
DL150,也需这般的蜕变。
是以,豪爵DL150的“落寞”,不单单是一款产品的困境,更是整个行业、整个时代的镜像。
它警醒我们,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即便是品性再卓绝的出品,也需不断革新,不断顺应市情,方能葆有竞争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