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座车拉7人被开罚单?车主:“7座”和“核载7人”根本不是一回事

最近,一位7座车车主的遭遇在网上引发热议:他开着刚买的新车,载着6位朋友出门,算上自己正好7个人,却被交警拦下开了罚单。车主当场懵了,拿着行驶证质问:“这上面明明写着‘核载7人’,我拉7个人怎么就违规了?”交警指着行驶证上的“核定载人数”栏解释:“核载7人包括驾驶员,你加上6个朋友刚好7人,没超员啊?”可等交警翻开行驶证第二页,车主的脸瞬间红了——他的车因为改装过座椅,核定载人数其实只有6人。

这场误会背后,藏着很多车主对“7座车”的认知误区。我们常说的“7座车”,其实是车企宣传的“座椅数量”,比如2+2+3的布局,看起来能坐7个人;但法律上认定的“核载人数”,是车管所根据车辆的总质量、刹车性能、安全带数量等安全标准核定的,直接写在行驶证上,具有法律效力。两者的区别,往往就是“合规”与“违规”的边界。

7座车拉7人被开罚单?车主:“7座”和“核载7人”根本不是一回事-有驾

一、“7座”是营销话术,“核载”是法律红线

很多车主买车时,销售都会强调“大7座空间”“能装7个人”,但很少有人提醒:“核载人数可能比座椅数少。”比如有些紧凑型7座车,后排座椅设计得比较窄,没配备独立安全带,车管所就会把核载人数从“7”改成“6”;还有些老款面包车,厂家为了装货加了个折叠座椅,但因影响逃生通道,核载人数也会相应减少。

去年,杭州一位车主买了辆7座SUV,提车时没注意看行驶证,结果第一次载着家人出门就被查了——他的车核载人数是6人,加上自己刚好7人,属于超员。交警告诉他:“你以为的‘7座’是车企说的,可法律只认行驶证上的数。”

二、“核载7人”包含驾驶员,小孩也算一个人

比“座椅数”更让人容易踩坑的,是“核载人数”的计算方式。很多人觉得:“驾驶员是开车的,不算在‘载人’里”“小孩那么小,抱在怀里不算超员”,可这些都是误区。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机动车核定载客人数包括驾驶人座位,也就是说,7座车的“核载7人”,是“6个乘客+1个驾驶员”的总和。如果车主自己算一个,再拉6个朋友,刚好是7人,没超员;但如果拉了7个朋友,加上自己就是8人,就算超员。

更关键的是,“小孩也算一个人”。去年,南京一位宝妈开7座车带家人出游,车上有6个大人和1个1岁的婴儿,她觉得“婴儿没占座位,不算超员”,结果被交警拦下,罚款200元扣3分。交警解释:“核载人数是按‘人头’算的,婴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样要占一个名额。”

三、“7座车”不是“万能车”,改装只会加重风险

除了认知误区,还有些车主为了“多装人”,会私自改装车辆,比如拆座椅、加折叠椅,结果反而触犯了法律。

今年,山东一位车主开7座面包车拉了11个务工人员,他把后排座椅拆了,让工人挤在地板上。被查时,他辩解:“我这是7座车,拆了座椅能装更多人。”交警告诉他:“你拆了座椅,就改变了车辆的核定载人数,属于非法改装,要罚款2000元,还要把座椅装回去。”

更危险的是,改装后的车辆会影响安全性能。比如拆了后排座椅,行李和人混装,一旦发生碰撞,行李会向前冲,伤害乘客;加折叠椅没有安全带,急刹车时乘客容易飞出去。去年,长沙一位车主加装了个折叠座椅拉小孩,结果被查时,小孩因为没安全带,撞在了前排座椅上,额头肿了个大包。

四、如何避免“7座车”踩坑?记住这三点

其实,“7座车”拉7人被开罚单的情况,大多是因为车主没搞清楚“7座”和“核载”的区别。只要记住这三点,就能避免踩坑:

第一,买车时看行驶证。别光听销售说“7座”,直接问“核定载人数是多少”,或者让销售出示同款车型的行驶证样本。如果行驶证上写着“核载6人”,就算有7个座椅,也不能拉7个人。

第二,算清楚人数。出门前一定要数清楚所有乘车人,包括驾驶员和小孩。比如核载7人的车,最多能拉6个乘客加1个驾驶员,多一个都不行。

第三,别改装车辆。7座车的座椅数是厂家根据安全标准设计的,私自改装会改变车辆的重心和结构,影响行驶安全。如果觉得座位不够,要么换辆9座车,要么分两趟走。

结语:“7座”是便利,“安全”是底线

7座车的出现,本来是为了满足家庭出行的需求,可很多车主却因为认知误区,把“便利”变成了“风险”。其实,只要搞清楚“7座”和“核载”的区别,遵守交通规则,就能既享受7座车的便利,又保证安全。

最后想提醒大家:开车不是“挤一挤”的事,多一个人,就多一份风险。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别再抱有“挤挤没事”的侥幸心理,规规矩矩用车,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负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