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比亚迪在匈牙利科马罗姆的电动大巴工厂扩建项目正式奠基。
这座工厂投产后,预计年产1250辆电动车,直接为当地创造620个就业岗位。而就在三天前,比亚迪刚和欧洲钢铁巨头奥钢联签下合作协议,为匈牙利乘用车工厂供应钢材。
短短一周内,比亚迪在欧洲连落两子,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可偏偏有人坐不住了。网上突然翻出一段2023年河北某车企负责人的“高论”:“真正的全球化不是出口,是销地产!大量出口只能说明你产业链不足、本地化不行!”
这话乍一听挺唬人,可仔细一想——当年中国人用10亿双袜子换一架飞机的日子,不就是被这种思维困死的吗?
如今比亚迪把厂开到欧洲家门口,从钢铁供应链到生产线全部本地化,连就业岗位都送给欧洲人,还要被扣“产业链不足”的帽子? 这逻辑,怕是连匈牙利政府听了都摇头——毕竟人家真金白银投了钱,图的就是中国新能源技术落地。
为什么非要“卷”海外?
答案就俩字:活路!
国内价格战打到什么地步?2025年初比亚迪推“一口价”政策,海鸥智驾版直接杀到5.58万,逼得同行跳脚骂“内卷”。可另一边呢?比亚迪在欧洲卖一辆车的利润,是国内的两倍多!2024年海外单车毛利高达6.86万,国内仅2.83万。
更扎心的是,欧盟反补贴调查的大刀早就悬在头顶。
人家明摆着告诉你:“想在我地盘卖车?先把厂建过来!”比亚迪副总裁李柯说得直白:“电车价格战不可持续,海外投资才是未来。” 说白了,不是不想卷国内,而是再卷下去,全行业都得饿死。
“出海”背后藏着大招
你以为建厂只是躲关税?太天真!
技术壁垒突破:匈牙利工厂将搭载比亚迪独家的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欧洲人想学都学不来;
超充网络布局:国内正在测试的“10C兆瓦闪充”,5分钟续航200公里,这套系统迟早复制到欧洲;
利润反哺研发:海外赚的高毛利,转头就砸进技术升级。2025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超200亿美金,专攻欧盟最严苛的安全标准。
那些酸“比亚迪飘了”的人可能忘了——当年特斯拉进中国,不也是先建厂再降价?如今轮到中国车企“反向操作”,怎么就成罪过了?
戾气从何而来?
看明白了吧?某些人嘴上喊着“反对内卷”,暗地里却巴不得比亚迪困死在国内价格战的泥潭里。为什么?
你卷国内,他们骂你“扰乱市场”;
你卷海外,他们又骂你“转移产业链”;
你在欧洲卖得比国内贵一倍,他们更来劲:“看!割国人韭菜补贴老外!”
横竖都是错,无非是戳中了某些人的肺管子——
怕中国技术真成了全球标准,怕“市场换技术”的戏码彻底反转,更怕自己搭不上这趟快车。回头看看比亚迪的路:
从“10亿双袜子换飞机”的卑微,到“欧洲工厂反哺全球”的底气,这条路中国人走了30年。
当质疑者还在抠字眼“销地产”还是“出口”时,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已跑进巴黎街头,电池工厂正插进德国腹地
所以啊,那些跳脚骂的人——
不是蠢,就是慌。
毕竟,掀桌子的人,永远最怕别人学会新玩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