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前车辆检查
1. 轮胎:查看轮胎花纹深度,一般磨损至 1.6 毫米时就需更换;检查轮胎气压,按照车辆说明书标准充气,同时留意有无鼓包、裂缝等异常。例如,若发现轮胎有鼓包,在高速行驶时可能发生爆胎,十分危险。
2. 刹车系统:检查刹车油液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过低可能存在泄漏;轻踩刹车,感受刹车踏板的力度和行程,若刹车变软或行程变长,需及时维修。
3. 灯光:依次打开大灯、转向灯、雾灯、刹车灯等,确保所有灯光正常亮起且亮度足够。夜晚或恶劣天气中,灯光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
4. 机油、冷却液:打开发动机舱,查看机油液位应在机油尺的上下限之间,冷却液液位也需保持在正常刻度,避免车辆因缺少机油或冷却液而出现故障。
驾驶过程注意事项
1. 系好安全带:上车后第一时间系好安全带,无论是驾驶员还是乘客,前排还是后排,安全带都能在事故发生时有效减少伤害。据统计,系安全带可使事故伤亡风险降低 40% - 50%。
2. 遵守交通规则:严格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行驶,不闯红灯;在有明确限速标志路段,不超速行驶,例如在城市道路限速 60km/h 的路段,应将车速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按规定车道行驶,不随意变道、加塞。
3. 避免疲劳驾驶:连续驾驶 2 小时左右,应停车休息 15 - 20 分钟,活动身体、放松眼睛;若长途驾驶,可与同行有驾驶资格人员轮流开车。疲劳时人的反应速度、判断能力都会下降,极易引发事故。
4. 不酒后驾车:饮酒后严禁开车,酒精会影响人的平衡感、判断力和反应速度,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会增加事故风险。若饮酒后需要出行,可选择打车、乘坐公共交通等方式。
5. 保持安全车距:根据车速调整车距,一般车速 100km/h 时,车距应保持在 100 米以上;车速较低时,车距也不应小于 50 米。足够的车距能让您有充足时间应对前车突然刹车等情况。
6. 正确使用转向灯:在转弯、变道、超车等操作前 3 秒,开启相应转向灯,清晰向其他驾驶员传达您的行车意图,避免发生碰撞。
7. 避免分心驾驶:开车过程中不接打电话、不看手机信息、不与乘客长时间聊天、不操作复杂车载设备等。分心驾驶会分散注意力,使您无法及时应对道路突发状况。
特殊路况驾驶技巧
1. 雨天:降低车速,一般不超过 40km/h;开启雾灯,切勿使用远光灯,因为远光灯光线在雨雾中会形成反光,影响视线;避免急刹车和急打方向盘,防止车辆失控侧滑。
2. 雾天:打开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严格控制车速,能见度小于 200 米时,车速不超过 60km/h,能见度小于 100 米时,车速不超过 40km/h,能见度小于 50 米时,应尽快驶离高速公路;加大与前车车距,至少保持 50 米以上。
3. 山路:进入弯道前提前减速、鸣笛,靠道路右侧行驶;上下坡时合理使用挡位,避免空挡滑行,下坡时可利用发动机制动控制车速;注意观察路边警示标志,防范落石等危险。
4. 夜间:正确使用灯光,在照明良好路段使用近光灯,在没有路灯或照明不良路段使用远光灯,但遇到对向来车时,应在 150 米以外切换为近光灯;降低车速,集中注意力,注意观察道路两侧行人、非机动车动态。
其他安全要点
1. 儿童乘车安全:12 岁以下儿童应坐在后排,并使用合适的儿童安全座椅;行车过程中,锁好车门儿童锁,防止儿童误开车门。
2. 车辆故障处理:若车辆在行驶中出现故障,应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在车后适当距离放置三角警示牌(一般城市道路 50 - 100 米,高速公路 150 米以上),然后拨打救援电话。
3. 学习应急知识:了解一些基本的应急处理方法,如车辆落水、起火等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冷静应对,减少损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