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特斯拉锁电背后原因

特斯拉“锁电”事件引发了车主们的强烈不满,也让人们开始质疑这家电动车巨头的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特斯拉选择在车主不知情的情况下“锁电”?这样的行为又是否合法合规呢?

“锁电”背后的真相?

据车主反映,特斯拉车辆在经过OTA升级后,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出现明显衰减。而特斯拉官方的更新描述中,并未提及任何与电池管理系统相关的更新。然而,在Model S 85D车型发生自燃事件后,特斯拉发布声明称将修改充电和热管理设置,以保护电池并延长电池寿命。

结合这两点,不禁让人怀疑,特斯拉的“锁电”行为是为了降低车辆自燃风险。然而,特斯拉并未向车主公开这一信息,而是选择在车主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操作,这显然侵犯了车主的知情权。

揭秘特斯拉锁电背后原因-有驾

车主利益受损,特斯拉是否合乎规范?

“锁电”导致车辆续航里程大幅下降,车主的利益无疑受到了损害。以Model S 70D为例,原本358公里的续航里程降至313公里,相当于从70D车型变成了60D车型,而这两款车型的差价高达3.57万元。车主黄先生表示:“花了70D的价格,后期特斯拉通过程序升级封锁电量,让我使用的是60D的续航里程,特斯拉并未征得车主的同意,且中间的差价也没有任何补偿。”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张立军律师认为,车企在实施“锁电”等措施前,应当向国家质量监管总局进行备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估且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同。特斯拉在这三方面均未做到,而自行“锁电”的行为,显然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若“锁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燃风险,特斯拉应当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电池更换和索赔。

揭秘特斯拉锁电背后原因-有驾

“特斯拉式”的销售方式?

特斯拉“锁电”事件并非个例,其“特斯拉式”的销售方式也饱受诟病。例如,小鹏汽车也曾在新款车型上市后,以“禁言”等方式处理车主的不满情绪,终提出的补偿方案也未能满足车主的需求。

这种只追求短期利益,不顾消费者权益的销售方式,只会加剧新势力造车企业的艰难境况。随着补贴退坡、传统车企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新势力造车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只有真正尊重消费者,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结语

特斯拉“锁电”事件暴露出其在企业文化和销售方式上的问题。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电动车企业,特斯拉应该更加注重消费者的权益,而不是将车主利益抛诸脑后。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得更远。

#汽车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