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跟我吐槽,说自己买的新能源车标称续航 200 公里,可实际跑起来也就 100 公里左右,这差距也太大了吧!他一脸无奈地问我:“这是咋回事啊,难道是我买了个假车?” 相信不少新能源车车主都有过类似的困惑。今天咱就来唠唠这续航 “缩水” 背后的 “温度陷阱”。
咱们都知道,新能源车靠电池供电,而电池这玩意儿,对温度那可是相当敏感。就好比人在特别冷或者特别热的环境下,身体状态会受影响,工作效率也会降低一样,电池在极端温度条件下,性能也会大打折扣。一般来说,电池比较理想的工作温度在 25℃左右,这个温度区间就像是电池的 “舒适区”,在这儿,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能平稳高效地进行,活性物质分解充分,充放电效率高,能最大程度发挥出它的实力,实际续航也就更接近标称值。
一旦温度偏离这个 “舒适区”,问题就来了。先说说低温环境,当气温低于 0℃,电池性能下降得那叫一个明显。为啥呢?因为电池内部的锂离子在低温下迁移速度变慢,内阻增大,这就好比道路变得崎岖难行,车辆行驶起来阻力增大,耗电自然就快了。为了让电池能正常工作,车辆就得给电池预热,这又要消耗 5%-15% 的电量。而且冬天大家都得开暖风吧,这座舱制热,不管是用传统的 PTC 加热,还是相对节能的热泵,都会进一步增加能耗。就拿早期没有热泵的一些车型来说,在 - 10℃的环境下,续航缩水甚至能达到 50%,这简直太夸张了!像在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冬天温度常常低至 - 20℃,这时候新能源车的续航可能直接就降至标称值的 50%-60%,你说这坑不坑人。
再讲讲高温环境,当气温超过 35℃,同样也会给电池带来麻烦。高温会加速电解液分解,为了保证电池安全稳定运行,车辆就得开启主动冷却系统,这液冷系统的能耗可不小。与此同时,夏天开空调制冷,压缩机的功耗也很显著,特别是车子在高温暴晒后,刚启动那会儿,制冷需求大,耗电量蹭蹭往上涨。不仅如此,持续高温还可能导致电池容量永久性衰减,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对高温更为敏感。在广东、海南等地,高温高湿环境下,空调制冷加上电池散热的能耗占比能达到 15%-25%,续航自然就短了。
回到开头朋友那辆车,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当时的环境温度比较极端,才导致续航严重缩水。所以啊,各位新能源车车主,下次再遇到续航 “不给力” 的情况,先别急着上火,看看是不是温度在 “捣乱”。当然了,咱也不能干看着续航缩水没办法。现在不少车企也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像特斯拉、比亚迪的部分车型,就采用了热泵空调,相比传统 PTC 制热,能节能 30%-50%。蔚来、小鹏等品牌的电池温控系统,能通过充电或者远程启动提前给电池升温。咱们车主自己呢,也可以注意一些使用技巧,比如低温时提前给电池预热,合理使用空调,避免急加速、急刹车等不良驾驶习惯,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续航缩水的问题。
希望今天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对新能源车续航和温度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要是觉得有用,就请动动你那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一下,保准你往后干啥都顺风顺水,财源广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