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辅助驾驶功能逐渐普及,给驾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一些驾驶员却误以为可以“大撒把”,将安全完全交给系统,结果引发了不少交通事故。
事故频发,警钟长鸣
山西高速交警近期通报的多起事故,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驾驶员过度依赖辅助驾驶功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终酿成事故。
青银高速事故: 驾驶员王某在疲劳驾驶时开启智能辅助驾驶,但在转弯路段失控,多次撞击护栏后才停下。
京昆高速事故: 驾驶员王某某在左侧有防撞锥桶的路段开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多次转向,终与货车碰撞。
青银高速事故: 驾驶员田某在转弯颠簸路段开启智能辅助驾驶,车辆失控撞上护栏。
收费站事故: 驾驶员朱某开启智能辅助驾驶后,未留意路况,车辆偏离轨迹撞上收费站护栏。
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
很多驾驶员对智能辅助驾驶存在误区,认为它就是自动驾驶,可以完全取代人工驾驶。实际上,目前市面上所有的量产车型搭载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都属于L2级,处于“人机共驾”阶段,驾驶员仍需全程保持驾驶位值守,实时监控路况。
辅助驾驶的局限性
智能辅助驾驶虽然可以减轻驾驶员的负担,但仍然存在局限性:
技术可靠性: 传感器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性能下降,算法决策可能失误。
伦理决策框架缺失: 当自动驾驶系统面临不可避免的事故时,如何作出道德判断,缺乏统一标准。
应用限制: 恶劣天气、施工路段、山区高速公路、基础设施老旧路段、隧道、桥梁、夜间、复杂光照环境等都不适合使用智能辅助驾驶。
如何正确使用辅助驾驶
保持正确认知: 明白辅助驾驶只是辅助工具,不能替代人工驾驶。
了解系统限制: 仔细阅读车辆手册,了解辅助驾驶功能的具体限制。
遵循安全建议: 在特定场景下关闭辅助驾驶功能,手动操控车辆。
始终保持专注: 随时准备接管车辆,避免“脱手脱眼”的情况发生。
未来可期,安全第一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将逐步走向成熟。但在此之前,驾驶员仍需保持警惕,正确使用辅助驾驶功能,确保行车安全。
@太原司机,请记住,智能辅助驾驶虽好,也不要“大撒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