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那旮旯的“五一”晚报车展,初听着挺冒热气的,像邻家大婶儿似的亲切。可你咂摸咂摸,这车展里头,门道还真不少咧。
你说奇不奇,一边是簇新的展馆欻地一下亮相,恨不得把“洋气”俩字儿錾在脑门子上,另一边,老百姓溜达车展,稀罕的却是那份妥帖。车位够不够跐?有没有犄角旮旯能垫补垫补肚子?这茬口,挺值得玩味儿的。
先扯扯这新馆。敞亮是真敞亮,据说能给参展商抖搂开膀子,也能让看客们看得更恣儿。可问题也来了,地儿大了,体验就铁定拔份儿了?那可不一定。就跟拾掇屋子一样,毛坯房再阔绰,住起来也未必舒坦,还得看软装、看细处。车展也一样,光有硬家什,没点儿走心的伺候,那也只能是“描金彩绘的泥菩萨”。
再说说这电车。这几年,电驴子的热乎劲儿,那是眼瞅着往上蹿。这趟车展,电车占比都到四成了,破了纪录。可这里头,有多少是真心实意,有多少是“赶时髦”?这怕是得掂量掂量。甭说旁的,对老百姓来说,买车还是个大件儿,续航、充电、保值率,哪个都含糊不得。尤其是在青海这地界,地广人稀,充电桩还稀罕着,开着电车跑长途,心里头总得敲敲小鼓。
当然,车老板们也不傻,晓得要拿捏住买家们的心窝子。喏,瞅见没,针对高原气候出的那些越野车,就被摆在了最显眼的地儿。这又说明啥?说明车企开始琢磨着“量身定制”了。早先,大伙儿买车都稀罕“一步到位”,追求“十项全能”。可现在不一样了,各人有各人的盘算。有人喜欢溜溜的小车,方便在城里头蹓跶;有人就认准了沃尔沃的硬茬儿,觉得安全才是硬道理。
这种翻个儿,其实映照的是消费观的变迁。早年间,车是身份的象征,是撑门面的营生。可现在,车更多的是个物件儿,是生活方式的延展。就像里头那位陈女士说的,“选车跟挑衣裳一个理儿,合身才是正经。”
不过,话又说回来,个性化需求是好,但也别忘了,汽车打根儿上说还是工业产品,安全性、靠谱性才是压舱石。车企在玩转差异化的同时,也得把活儿做细,别让“个性”变成了“幺蛾子”。
瞅瞅,光是车展上的一个毛毛雨,就能瞧出这么多眉眼高低。它像面镜子,照出消费升级、产业转型,也照出人们对美好日子的憧憬。但愿,车老板们能真正看懂这面镜子,捣鼓出更多“对脾气”的好车。
对了,开头说的,新馆和“妥帖”的茬口,其实也挺有意思的。这说明,在死命往“洋气”上靠的同时,也别把那些最基本的东西丢了。就跟垒房子一样,地基一定要夯实了,不然楼盖得再高,也得打晃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