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汽车,这个名词你是不是觉得还停留在科幻片里?说真的,前几年我也不信。可2025年的春天刚过,国内汽车圈就被一个词刷屏了—— eVTOL 。你可能还在琢磨新能源车的补贴怎么薅,红旗、广汽、奇瑞、小鹏这些老牌和新秀,已经悄悄把翅膀长起来了。
你没看错,这不是段子,也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今年上海车展的真实写照。舞台灯下,银灰色“天辇1号”缓缓升起,全场观众连呼吸都屏住了。你以为这只是秀肌肉?其实背后是产业链和政策的双重加持——别小看这场跨界狂欢。
先说红旗。 这家有点“国民滤镜”的品牌,这次真不是卖情怀了。天辇1号采用分体式结构,飞行和陆行可以随时切换。想象下:你早高峰堵在三环上,一键起飞,150公里时速直线穿行,200公里续航轻松覆盖京津通勤圈。座舱内不是你熟悉的方向盘,而是全套智能交互,语音、图像、三维地形一屏掌控。更狠的是,冗余动力和紧急迫降装置都安排上了,单引擎失效还能飞半小时,安全感拉满。 “一辆车,两种人生。”这句话终于不是广告词了。
有朋友私信我问:这玩意儿能买吗?政策怎么说?
别着急,政策正在快马加鞭地铺路。你以为飞行汽车只是科技浪潮下的噱头?其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已经把智能网联和低空经济写进了产业规划。老实讲,广汽、奇瑞、小鹏、吉利这些主机厂为啥集体下场,根本原因就在这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积累,80%能复用到eVTOL,成本直接下来了。别的不说,小鹏“陆地航母”已经收了4000多台订单,今年就要交付。广汽高域GOVY-Aircar也搞起了无人驾驶飞行器,试飞、适航认证一步到位。奇瑞的“Land and Air Vehicle”可以自动切换飞行和地面模式,城市堵车?不存在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江汽。作为eVTOL新兵,他们和院士团队合作,发力自主飞控和智能感知。安徽的低空产业政策一加持,说不定哪天你家楼下就有个“飞行汽车加油站”。
不过话说回来, 这波飞行汽车热潮,也绝不是一帆风顺 。能飞起来是一回事,能不能买得起、敢不敢坐又是另一回事。适航认证、道路法规、起降点建设、公众接受度……每一步都是大考。有人说,未来10-20年飞行汽车能占到汽车市场的3%-5%,销售收入能到整个行业的20%。这个数我不敢拍胸脯,但“天辇1号”首飞绝对是个信号弹,证明中国车企不仅能造车、还能造梦,而且很可能把eVTOL做成又一个“新国货”。
说到底,飞行汽车不只是技术的堆砌,更是一次生活方式的想象力升级。“堵车?不如飞起来。”也许再过几年,朋友圈就不是晒Model 3和大G了,而是在比谁的飞行器更快、更酷、更安全。
最后,留个小问题:
如果明天飞行汽车上市,售价和一台高配新能源差不多,你会买吗?还是更愿意坐在地面,看天上的红旗开新路?
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脑洞大开,飞行汽车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