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汽车因财务信披违规被警示,高管薪酬逆势增长61%背后是96%负债率危局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穆砚

5月16日晚间,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泰汽车”或“公司”)发布关于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的公告。公告称,因公司此前披露的相关报告财务信息不准确,浙江证监局决定对公司、胡泽宇、朱谷、黄继宏、连刚、曹敏、喻黎黎、杨海峰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这一纸监管文书背后,是众泰汽车触目惊心的经营困局:2024年仅售出14辆库存车,资产负债率飙升至96%,六年间累计亏损达25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濒临资不抵债之际,2024年董监高薪酬总额却逆势增长61%,董事长年薪逼近200万元。

公告透露,公司于2025年5月15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于2025年5月14日印发的《关于对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以下简称“警示函”)。警示函称,2025年1月15日,众泰汽车披露《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对披露的2021年-2024年半年度相关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进行更正。上述事项反映出公司此前披露的相关报告财务信息不准确。

众泰汽车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82号)第三条的规定,公司董事长胡泽宇、财务总监朱谷,时任董事长黄继宏、时任总裁连刚、时任副总裁曹敏(代财务总监)、时任财务总监喻黎黎、时任董事会秘书杨海峰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82号)第四条、第五十一条规定,对上述违规行为承担主要责任。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82号)第五十二条规定,浙江证监局决定对公司、胡泽宇、朱谷、黄继宏、连刚、曹敏、喻黎黎、杨海峰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十多年来,这家靠仿造保时捷等品牌汽车造型来“自主”造车的公司,曾经一度风光无限。2014年,众泰汽车销量达16.6万辆,这个数字放到现在都非常亮眼;2015年更过一步,该公司销量增至22万辆;2016年、2017年,众泰汽车年销量均突破了30万辆。

今非昔比。财报显示,众泰汽车2024年销售量、生产量、库存量分别为14辆、0辆和336辆,公司实质上已陷入停产,所销售的汽车均为库存车。业绩方面,众泰汽车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58亿元,同比下降23.96%;净利润亏损10亿元,同比下降6.82%。进入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75.10万元,同比下降12.83%;净利润亏损1.03亿元,同比增长18.55%。

公司经营情况如此糟糕,一众高管的薪酬却“涨势喜人”。据4月28日众泰汽车发布的《公司第八届董事会2025年度董事薪酬方案》显示,2024年,众泰汽车董监高薪酬达954.91万元,同比增长超过61%(2023年,众泰汽车董监高整体薪酬达591.45万元)。其中,公司董事长胡泽宇薪酬达196.59万元,副总裁尹雪峰薪酬达183.61万元。

事实上,自2019年开始迄今,众泰汽车6年净利润累计已亏损高达253.5亿元。2020年,众泰汽车因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经营,不得不进行破产清算;2021年6月,法院受理对众泰汽车的重整申请;2021年10月,江苏深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被确定为重整投资人,确定了20亿元重整投资款。

但这家公司仍然“扶不上墙”,重组后,众泰汽车又濒临资不抵债的窘境。

2021年至2023年期末,众泰汽车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0.16%、69.53%和79.93%。坍塌速度仍在加快——截至2025年一季度,众泰汽车资产负债率高达令人咋舌的96.10%,公司总资产为35.05亿元,总负债为33.68亿元。

众泰汽车在2024年年报中透露,自2022年重整以来,面对汽车行业的产品价格战和严重内卷的形势,加上自身产品、技术、成本、市场、资金储备等核心竞争力落后的具体情况,公司一直没有恢复整车大规模产销的工作。

二级市场上,众泰汽车5月16日收报2.22元/股,总市值111.94亿元人民币。

从年销30万辆的"山寨之王"到如今深陷信披违规与生存危机的双重泥潭,众泰汽车的沉浮轨迹正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淘汰赛的典型样本。

审读:孙世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