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6b排放标准实施以来,颗粒捕捉器便始终争议不断。从本质而言,这一装置不过是厂商在未完全调校好发动机技术时采取的应急手段,且在实际使用中确实极易出现堵塞问题。
颗粒捕捉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为发动机排气端加装“过滤口罩”,当排出的废气中颗粒物含量较高时,该装置会将有害物质截留存储。按照设计初衷,捕捉器本应逐步分解这些有害物质,但由于技术成熟度不足,实际运行中常出现异常工况,导致颗粒物无法正常排出而引发堵塞。
颇具困扰的是,尽管近一年多来车主们尝试了多种解决办法,却始终难以根治捕捉器堵塞问题。例如有车主驾驶车辆行驶1000多公里,全程以快速路为主且坚持在中石油加注燃油,最终仍出现6格堵塞提示,可见即便操作规范仍难以避免该问题。
面对这一情况该如何应对?事实上,若颗粒捕捉器堵塞未影响车辆正常行驶,即便出现提示也不必过度紧张,可继续正常使用。此时车辆可能仅表现为油耗略有增加,若感觉油耗异常升高,适当延长热车时间也能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不同车型对颗粒捕捉器堵塞的判定标准存在差异:部分车型的堵塞提示仅为信息告知,此时车辆性能未受实质影响,车主无需担忧;而当堵塞提示初次出现时,恰是处理的最佳时机。颗粒捕捉器主要有后置式、紧密耦合式和集成式三种布局方式,尽管安装位置不同,但工作原理一致——只需通过高温将捕捉器内的颗粒物质燃烧殆尽,即可消除堵塞问题。
原地热车时,捕捉器内的可燃颗粒会在高温作用下进一步燃烧。当温度达到约600℃时,这些可燃物将被彻底分解,堵塞提示也会随之消失。此外,定期拉高转速行驶也是有效方法,尤其对日常通勤以城市道路为主的车主而言,可选择以120km/h的时速持续行驶1小时,不仅能清除大部分轻微堵塞,还能帮助减少发动机积碳。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避免加注劣质汽油,尤其是部分私人加油站的油品来源存疑。若使用地炼油等品质较差的燃油,极易对发动机造成损害,间接加剧颗粒捕捉器的负担。
客观来看,颗粒捕捉器的设计缺陷难以完全规避。若已购置搭载该装置的车辆,不妨先尝试上述三种处理方式。若情况未改善,再考虑维修,目前已知的维修费用约为300元,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