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喜欢摩托的人就爱折腾。其实折腾不光是骑的过程,改装才是把摩托变成你自己的方式。从外观到性能,每一颗螺丝都像在给这辆车“写日记”。不过啊,老有朋友问,这车平时哪里买的?有没有渠道?其实说白了,真想玩,什么渠道都不算事。只要心里有想法,哪怕国内没引进,平替总能找得到。有些人纠结买不到原版车型,觉着没有就放弃了,我是不太同意的。你说要是都讲究“原汁原味”,那咱们是不是天天吃煎饼果子,也不能加酱肘子?玩车跟吃饭差不多,合适自己的口味最重要。
最近看到2011年的雅马哈YZF-R6被改得挺有意思。不是那种贴满碳纤、一副非得进赛道的劲头,也没搞四条订制排气啥的。人家就很平实地换了Stealth Performance的排气,装了PUIG的风挡,链条护罩、挡泥板一气呵成,还有那些牛角、脚踏,全都是为了骑得舒服,骑得顺溜。一体化尾灯和红色螺丝,多半是为了看着顺眼。骑了小一半中国的路,车都十四年了,还能卖四万多。这事你咋看?
我其实特别愿意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老车还活得这么滋润?不是因为年份不是因为公里表上的数字,而是因为改装、保养,骑手对它有温度。咱和国内那些三年就报废政策的区别,也就是活得痛快不痛快。骑车有时候就是这样,你咋对它,它就咋对你。你把它当朋友,它能陪你十年、二十年。不想把它丢街上风吹日晒,一年没修两年没骑,当然早就废了。这车里有你改过的零件、选过的油品、甚至花俩小时擦车的汗。我觉得,机械跟人其实一样,有感情、有温度,就有活力。
其实仔细看看那台R6,改得都特别实用,没有啥花里胡哨的,总有一种“骑了就能走”的感觉。为什么有人改装非要搞一堆不实用的配件?是不是改给别人看的?是不是发朋友圈拍照的?还是说,真正的改装应该是改给自己的?人活着到底是在给别人打分还是给自己加分?车和人还是应该同步成长,不必啥都迎合外界,主要是自己爽就行。
再说改装这事,咱们国内这些年越来越流行,但总有点“跟风”味儿。有些人看到外网大神贴个碳纤油箱,明明自己一年骑不过200公里,也非买同款。这种“盲目改”,其实没什么意思。改装本来就是对自个的车了解、琢磨、成长的方式。你了解你的车是怎么喘气、怎么出力、哪地方不顺、哪里得改。否则,改来改去,最后骑起来都不敢超70,装啥装备都白搭。真正的玩家都知道一点:改装是第二次造车,造的是属于你自己的机器。
你会发现国内买不到原装PG-1,也没有Honda Monkey,但总有替代品。这不是消费降级,这叫文化适应。像咱小时候吃山寨巧克力,看着包装都一个样,味道虽然有区别,但吃着也快乐。摩托车一样,你一定非得追求原装?其实平替完全可以激发自己第二次创造。改装的乐趣,不在于你是不是全球独一份,而是你是不是本地唯一的那一个。
很多人信奉“改装就要全套”,电控、悬挂、动力、外观一股脑地换,最好连车架都拆了。改装圈里流传一句话:“一分钱一分货。”但其实,这句话只说对一半。你花得再多,不懂原理,全都白搭。去年有个小伙儿,天天发帖求“最顶配的脚踏”,装完发现胳膊操作不顺,骑了两天全身酸痛。你说这钱不是白花了吗?改装不是炫耀,不是比拼消费力,它本质是“给自己生活加点料”。最靠谱的玩法是你理解了自己的需求,然后一点点升级。
还有一点,老车能活得久,离不开当地对汽车和摩托的政策。咱们这里动辄三五年报废,整天倡导环保,但废弃下来全世界谁清理?别人那头的一个老摩托骑了十几年还滋润,为啥不可以?经济、环保、技术,其实都该平衡着看。咱们如果用心去养,用心互动,车可以陪你走很远。如果只看“注册日期”,不看实际状况,那说白了跟“以貌取人”差不多。你想想,摩托车到了十三年就都该进垃圾堆?这逻辑不太通吧。养护比报废更关键,文化比政策更动人。
再想深一点,改装是不是一种抵抗?有些时候你没办法完全左右身边的政策、资源甚至市场,但你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把属于自己的东西琢磨出来。你用红色螺丝,别人用蓝色,你用PUIG风挡,别人用国产价廉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在述说每一个“我”的生活。改装本就是一种表达,你用机械形式表达自己的态度。越是限制多,表达欲望越是强烈。咱们从小车、平替车一路改上来,每一步思想都在升级,改完车,自己也比昨天多懂一点生活。你说这才算不算真正的升级?
我时常看到有些人羡慕国外的氛围:不光骑得愉快,还能随心随性地改;不光玩得尽兴,还能留住经典旧车。但你细想,咱们国内其实也不少好玩车友。人家不一定非得用原装配件,国产平替也用得飞起,乐在其中。感觉文化的根基,不靠买买买,更靠琢磨琢磨自己喜欢的那份心思。你愿意改,愿意钻研,愿意对自己的车有点独到的理解,真谈不上“谁比谁高”,纯粹是自己的生活方式。
那到底该不该改?改装的底线是什么?我觉得最简单一句话:别让自己的“新鲜感”变成别人眼中的炫耀品。你改是你的事,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你要是在意的是朋友圈点赞数,花再多心思也不叫真正的“自我表达”。咱们骑摩托的人,不都是小众么?小众不是追求最大众的那波人,而是给自己的小世界加点温度。有些人一辈子就喜欢骑技术流的车,有些人一生都喜欢老古董。无论是哪种,咱们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琢磨琢磨、享受享受,你的生活就比别人多点意思。
说回来,2011年那辆YZF-R6,改得不多,但处处见心思。不是那种“老板定制,我有钱我任性”,更像是“老伙计省着用,一点一滴把年头熬成了故事”。这些老车,四万多的价格,十四年四万公里,其实是两个数字和无数回忆的总和。它不是“几手车”,而是一个骑手的历史。你说,能不能用钱衡量这种历史?你说,这种老车,是不是最值得留给下一个喜欢骑车的人?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改装的那一刻,心里到底装的是车还是自己?如果你琢磨的是自己的故事,我觉着你就真正在玩摩托了。如果你改得过多,总想着别人怎么看,那终究也只是跟风两个字。真正骑摩托、玩改装的人,应该是对自己的机械有点感情,对自己的时间有点尊重,对自己的风格有点坚持。无论车龄、无论公里数,只要你心里热乎,车就会陪你走远。你说,这不比换新还来劲吗?
总的来说,改装是一种温度、一种态度,也是一个小小的文化据点。无论你骑什么车、怎么改、花多少钱,最重要的一步,是别把这事变成跟别人比拼的道场。车,是自己的故事,改,是给自己加注的仪式。只要你愿意琢磨、用心、体验,你的每一辆车,无论新旧,永远都是你骑进生活的最佳伴侣。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