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腾外汇:购车潮退去后,美国车市会不会迎来难以止跌的寒流?

今年春季,美国消费者为了抢在关税落地前锁定价格,曾在短短两个月内多买了17万多辆新车,几乎让经销商来不及补货。但伴随加征关税正式生效,需求高点反而瞬间坠落。J.D.Power 最新统计显示,6月新车零售销量料创近一年低位,原本被视为“透支未来”的抢购潮已宣告终结。表面看,是“恐慌性提前消费”透支了后续购买力;深层看,则是多重逆风正在合力推高购车门槛,令消费者重新计算“用车的真实成本”。

万腾外汇:购车潮退去后,美国车市会不会迎来难以止跌的寒流?-有驾

最直观的压力来自价格。关税加码后,进口零部件占比高的车型成本上涨,车企为保利润只能提价;与此同时,美国本土品牌虽受惠于本土供应链,但在竞争对手涨价后也顺势提高售价。高点利率让贷款月供更重,保险和维修费同样顺势上行,各项开支叠加,让许多家庭宁可延长现有车辆使用年限,也不再轻易冲动消费。

供应端同样制约需求。疫情后芯片荒尚未完全缓解,库存结构失衡仍在延续,经销商手中的热门配置不足,高配、豪华甚至纯电车型反而积压。消费者面对有限选择,自然更愿意等一等。丰田北美负责人直言,6月再未见为规避关税而冲进店面的“刚需人群”,说明情绪层面的刺激已被消耗殆尽。

宏观环境的不确定也在削弱汽车的“耐用品属性优势”。今年以来,美国企业投资放缓,就业新增动能减弱,舆论对经济前景的分歧加大。消费者信心指数已出现波动,这类大笔支出最容易被推迟。经销商普遍反映,试驾人数并未明显下降,但最终签单率却持续走低——“看得起,买不起”正在成为常态。

值得关注的是品牌分化。韩国起亚凭借中低价与油耗优势实现逆势增长,福特则依靠皮卡与混动车型拿下双位数增幅;而豪华品牌销售份额下滑,说明高净值人群也在重新评估资产配置。在融资成本走高、二手车残值走弱的双重夹击下,溢价车型的吸引力被明显稀释,未来定价过高或产品线过窄的品牌将更难扭转颓势。

万腾外汇展望下半年,市场焦点仍在三条线:第一,关税是否进一步扩大到其他关键零部件;第二,美联储何时降息、信贷成本是否实质回落;第三,车企的产能与库存结构能否匹配新的消费分层。如果关税加码、降息迟缓且供应错配延续,不排除秋季销量再度探底的可能。对于投资者而言,中低价、燃油效率高、融资促进政策友好的品牌有望继续跑赢,而重度依赖进口零部件、定位高端的小众车系将面临更严寒的通道。换言之,美国车市的这股“寒流”或许不会一闪而逝,而是一次漫长的结构性降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