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智己L6铆足了劲儿吆喝“准900V”和“一程千里”,另一边,国轩高科也没闲着,直接甩出个大消息:自家那全固态电池的中试线,搭好了戏台子,正准备唱大戏,说是要先拉几辆车出来遛遛弯儿。
这就有嚼头了,电池这玩意,前阵子还觉得够用就成,转眼间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续航焦虑,眼瞅着就要进废品回收站了。
可咱们得抻着点儿,别太乐观了。真的是这样吗?
先侃侃这全固态电池。
国轩高科这回晒出的账面数据,那是真漂亮:能量密度摸到了350Wh/kg的门槛,一脚油门能跑一千公里,听着就让人心里痒痒。
更绝的是,它敢拍胸脯保证“零起火”,这可比那些个“永不起火”的口号强多了。
毕竟,谁也不想开着个随时可能变成“人间烟火”的家伙事儿上路不是?
不过,账面再漂亮,也得落地才行。
0.2GWh的中试线产能,说白了,也就刚够塞牙缝。
离真正的大规模铺开,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而且,这玩意儿的成本,铁定不便宜。
现在新能源车降价都快玩儿成“跳水”了,谁能先把固态电池的成本给摁下来,谁才能在牌桌上笑到最后。
再说说那个G垣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也超过了300Wh/kg,已经开始跑客户送样了。
这个倒是更贴近老百姓,更容易实现量产。
它的应用场景也挺有意思,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这都是未来科技圈的“顶流”。
但关键点来了,电池技术一路高歌猛进,真就能把所有窟窿都填上吗?
可别忘了,充电桩这块硬骨头,还是啃不动。
就算你的车能跑一千公里,要是找不着地儿充电,或者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排队能排到地老天荒,那也抓瞎。
而且,现在的充电速度,比起加油,还是慢了好几拍。
再有,电池的安全系数,真的就铁板一块了吗?
即便固态电池从理论上来说更安全,但在实际应用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幺蛾子。
想想之前那些电动车自燃的事故,有不少都是电池管理系统出了岔子。
当然,电池技术的进步,这肯定是个大方向。
更高的能量密度,意味着更长的续航,更轻的车身,同时也意味着更低的能耗。
这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都是一剂强心针。
但咱们也得瞅准了,这背后可是藏着更深层次的角力。
电池技术,不仅仅是车企之间的短兵相接,更是国家之间的实力比拼。
谁能攥紧核心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这盘棋局里占据先手。
国轩高科这回的突破,确实值得竖个大拇指。
100%线体自主开发,核心设备国产化率100%,这说明咱们在关键技术这块,正在逐渐摆脱被人卡脖子的窘境。
但也要脑子清醒,咱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赶。
与其把全固态电池当成新能源汽车的“救命稻草”,倒不如把它看作是这场技术马拉松中的一件利器。
它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但并不能包治百病。
当我们一门心思盯着电池的能量密度时,是不是忘了瞅一眼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管理、成本控制这些个同样重要的环节?
说到底,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不仅仅取决于电池,还得靠整个产业链齐心协力才行。
所以啊,与其盼着“一招鲜吃遍天”,还不如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到位。
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能源汽车的康庄大道,也不是靠一块电池就能铺出来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