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建议干不好新能源的车企,都好好研究一下吉利银河!

强烈建议干不好新能源的车企,都好好研究一下吉利银河!

强烈建议干不好新能源的车企,都好好研究一下吉利银河!-有驾

无它,惟真诚尔。

作者 | 牛莉

出品 | 车旅人

2023年2月23日,吉利银河正式发布。彼时,它还是吉利品牌旗下一个高端新能源产品序列。

2025年,3月3日,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宣布,吉利银河正式升级为独立品牌。

2025年1-4月,吉利银河销量达到35.6万辆。

截至2025年4月30日,吉利银河累计收获了93万用户。

这个5月,吉利银河即将迎来第100万位用户。

收获第100万位用户,吉利银河用时仅25个月,是最快达成销量百万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今年以来,吉利银河月销量稳定在9万辆左右。

2025年,将是吉利银河第一个年销量破百万之年。当然也是最快拿到“新能源年销百万辆俱乐部”入场券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过去两年,吉利银河势如破竹。

在一个如此内卷,竞争如此惨烈的汽车市场,这样的成绩与速度是多少同行车企羡慕的。

当然,羡慕是次要的,研究和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吉利银河不比有一些汽车品牌,粉丝与氛围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普通企业、普通品牌、普通企业创始人和高管根本学不来。

我认为,吉利银河的现象级成功,有许多其他企业和品牌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当然,前提是你想学,想造好车,卖好车,为信任你的用户交付好产品和好服务;如果你造车为其他目的,那就可以划走此文了。

01

产品与价格

用户!用户!还是用户!

强烈建议干不好新能源的车企,都好好研究一下吉利银河!-有驾

5月9日,吉利银河星耀8正式上市,上市限时价11.58万-15.58万元。

考虑到这款中高级电混轿车的尺寸已经来到了车长5018mm,轴距2928mm,也就是我们日常对轿车尺寸的认知中“C级豪华轿车”的标准了。

因此,这样的定价,可以说是非常之狠。

强烈建议干不好新能源的车企,都好好研究一下吉利银河!-有驾

发布会后的专访中,有媒体提问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为何敢如此定价?

范峻毅的回答是:“产品价格不是市场定,而是由用户定。”

强烈建议干不好新能源的车企,都好好研究一下吉利银河!-有驾

大吉利体系现在已形成惯例,一款新车从开发之初,就会不断进行用户调研,掌握真正的用户需求,并在产品开发阶段就融入其中。

以吉利银河星耀8为例,吉利品牌研究院院长易新宇介绍,这款车在上市前和许多用户进行了面谈,最后实现了对用户的洞察与产品定义,与实际预订车的用户画像大体一致。

星耀8的用户群大致有三类:一是各行各业有素养的精英;二是事业有成的奋斗青年;三是有一定经济基础尚未结婚的年轻人。

“买旗舰轿车,大家认为,既要有产品价值,也有情绪价值,车主要对产品本身有认同感。”

范峻毅说,关于“到底一台什么样的中高级轿车,才能满足用户的绝大多数需求?”

这是贯穿整个用户调研过程始终的课题。

“起步即旗舰”是用户提出的,也是用户想要的。

许多用户说,许多车看似豪华,起步则很乞丐,“触不可及的豪华,不是真豪华。”

因此,吉利银河为用户打造了一台真正的“起步即旗舰”的豪华电混轿车。

吉利银河星耀8用五大旗舰来回应用户的需求:安全旗舰、美学旗舰、空间旗舰、性能旗舰、科技旗舰。

强烈建议干不好新能源的车企,都好好研究一下吉利银河!-有驾

安全旗舰:星甲笼式车身、一体式热成型硼钢门环;

美学旗舰:用东方智慧文化元素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属于中国原创的设计之美,“一角、一柱、一色”打造一眼心动的美学设计;

空间旗舰:同级唯一VIP电动政座椅、同级唯一23扬声器Flyme Sound音响系统;

性能旗舰:雷神超级电混双动力加持,中高级轿车市场少有的“5316”(5米级旗舰体量、3升级油耗、6秒级加速、1600公里以上续航);

科技旗舰:首发搭载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全新Flyme Auto智能座舱。

无论产品的开发还是价格的最后决定,吉利团队所依照的参考只有一个——用户需求。

这几年,谈用户的企业和品牌很多很多,但作为媒体人,说实话,谈用户和谈用户之间的差别非常大,时间久了,很快就能分辨:哪些品牌是真为用户着想,哪些品牌是打着用户的幌子行不真不诚之事。

这就需要我们用户真的擦亮眼睛真心辨别,但时间久了,后一种很快就会露馅。

02

技术与安全:

以用户安全为念

“晚上睡得好觉”

一家企业、一个品牌发展势头好了,最上面一层看见的就是销量的起势和起飞;

其次就是打造出来的产品,任何人看了都顺眼,其实许多爆款,就算不是车主,看着也都格外舒服;

再其次,就是支撑好产品的底层逻辑——技术与安全底子硬了。

专访中,媒体也感慨,这两年的吉利银河发展速度为何如此之快。

这就像生孩子、养孩子,别人看着总是不经意间就长大了;但是对于孕育者和养育者,那是一天一天的精心浇灌与养育,来不得一点儿怠慢与敷衍的。

正如范峻毅所说,吉利银河诞生2年多,并非一帆风顺,品牌诞生后,第一款车吉利银河L7上市当月销量过万,但随后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徘徊期,直到去年吉利银河E5正式爆发,再到星愿,再到星舰7,每一款都成为细分市场中的标杆,

“一开始也并不是突飞猛进,研发、营销都是在不断摸索,吉利银河也经历了从0到1的发展过程。”

这个时代,再没有一款名不副实的车能长盛不衰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利高管,范峻毅再清楚不过,吉利银河的成功,不过是在吉利集团这颗大树枝繁叶茂的技术群中孕育而来。

从吉利集团的星睿智算中心到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再到11合1智能电驱,Flyme Auto智能座舱,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等等,无一不是集团先进技术与安全技术的加持。

强烈建议干不好新能源的车企,都好好研究一下吉利银河!-有驾

其次,还是把用户放在心中,当一家企业、一个品牌真真正正把用户放在心中时,许多事情该如何做,该如何推进,心中自然有答案。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中央研究院院院长李传海介绍:2021年“智能吉利2025战略”发布之后,吉利研究院上上下下的工作思路非常清晰,在技术上实现厚积薄发,去年的《台州宣言》更是整个大吉利的“纲领”,是道。

吉利银河从一开始就定调要打造“高质优价”的新能源产品,要为“高价值新能源汽车而战”,引领中国新能源迈入“高价值”时代。

吉利银河星耀8以及前面几款大爆款的产品定价,对于研发和供应链而言压力大不大?

当然大,但是“满足用户需求”是大于天的,当产品真正走进用户心中,成为大爆款,一切都水到渠成。

03

营销与品牌:

“两个不”——

不个人、不过度

这两年,汽车行业的营销尤其乱,旧秩序被颠覆,新秩序无人建立。

行业大多数企业羡慕华为系和小米系、比亚迪系的粉丝流量;更羡慕雷军等人的个人IP流量。

众多车企和高管下场模仿,如今七零八碎,大多数也都半途而废。

正如文章标题,为什么要强烈建议大家研究一下吉利银河的爆发与异军突起呢?

因为比起前面这几个,个人认为唯有吉利银河是正常企业、正常品牌能学之、借鉴之,为我所用的。

这次采访范峻毅,关于营销,他的一些观点让我很受启发。

范峻毅是目前行业中非常年轻的80后销售一号位,他是一步一步从销售经理干到总经理,从品牌总部的营销到每一家4S店店端的营销,他都了如指掌。

关于如何做营销,他给团队定下“两个不”。

首先是“不个人”,吉利不推崇强化个人IP,重要的是把事做好,吉利高管像范峻毅、像林杰等,虽然也开了社交媒体,但这些社交媒体可以被称为“用户之声”。

有了这样的用户之声,像纽带一样,把吉利的销售端和研发端更好的链接起来。

其次是“不过度”,不要过度营销。

吉利内部有一句名言:“产品是船,营销是帆。”

范峻毅说:“帆太大了,这个船一定会翻的。”

作为销售一号位,我要为范峻毅这句话鼓掌。

在如今这个“营销乱世”,销售一号位能保持如此的克制,是品牌之幸,避免了被反噬;是企业员工之幸,避免了无谓内卷;是经销商之幸,避免了分身乏术,能专注于销售和为用户服务;更是用户之幸,避免了被巧言令色所蒙蔽,能看到一个品牌的真实性。

范峻毅还给我一个启发,致力于百年发展的企业和品牌,一定要重视培养属于自己的内生人才,这样的人才比你百万、千万从外面找来的空降高管好了无数倍。

从吉利销售一线干起,没有人比范峻毅更了解吉利品牌销售一线的情况,以及如何卖好吉利汽车。

如今到了新能源品牌吉利银河同样如此。

无论何时何地你问范峻毅,他都能精准的报出当前吉利银河旗下有多少店面。

目前,吉利银河的渠道总数已超越1000家,数量还在增长,质量也要常抓不懈。

范峻毅清清楚楚地知道,卖燃油车的销售顾问该怎么和用户沟通;卖新能源车的销售顾问该怎么跟用户沟通;他也清楚地知道,唯有分渠道销售,才能实现吉利大品牌1+1>2的销售效果。

牛姑娘的观点:

在上海车展的吉利发布会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20分钟内说了61次“安全”;

在和范峻毅等高管的沟通采访总,1小时的时间,他们能说大几十次的“用户”。

语言是内心的显示器,你想的是什么,就会说出什么话。

早在2015年,吉利就提出了关于发展新能源的“蓝色吉利行动”,如今已倏忽10年。

这期间,失败过多次,被质疑过多次,直到吉利银河,扬眉吐气。

成功从来没有一蹴而就,只有一群人,为了一个目标,使出浑身解数,不断尝试,不断试错,直至成功。

为什么能一直坚持下去而不放弃?

最底层的原因,是李书福当初选择造车,以及决定造车之后的发心与愿望:

“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让世界汽车跑遍全中国。”

这句话,就是吉利做一切决策的出发点和价值观。

强烈建议干不好新能源的车企,都好好研究一下吉利银河!-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