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戦50万元最强华系旗舰SUV岚图泰山凭借技术与空间优势超越问界M9,未来市场能否逆袭成顶尖实力仍待观察
我一直觉得,汽车行业就像炒菜。你得有料,还得火候恰到好处。问界M9去年火起来,不是偶然。差不多10月,问界的交付量达到了25万辆,基本扫平了市场上所有竞争对手。但这次,岚图泰山来了,压着底气来了。
我记得去年我跟朋友在车棚碰面。他问我:你说这岚图到底能火吗?我说:有技术底子,再加点‘华为黑科技’,理论上可以闯。但现实很骨感,品牌认知不如BBA,也不比理想强。这会成为它的绊脚石吗?我还真没想太多,只是觉得:如果价格能有惊喜,加上这堆硬件,市场说不定会重新洗牌。
岚图泰山的硬件配置,是真的用料足。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觉得这是国内少有的超打拼高端SUV:
- 车身长度5.23米,宽度2.02米,高度1.82米,轴距3.12米
- 4激光雷达,搭配鸿蒙座舱,L3辅助
- 动力上,380kW的混动系统,零百只需5.9秒
- 370公里纯电续航,综合续航破1400公里
- 三腔空气悬架,还有后轮16°转向,这配置杠杠的
这些技术点放在三五十万的SUV里,不算很普通。尤其是空悬,很多合资豪车都还在用双腔悬架,而泰山是国内首次采用三腔,操控灵活度提升不少。假如挡风玻璃清楚点看,似乎像个攀山的肉体,硬派又细腻。
但我也没忘记,品牌的问题仍在。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华系还带点土味,跟那些百年打拼下来、在消费者心中几乎等同豪华的BBA不在一个级别。这个市场,认知是最难破的围墙。你可以给我硬件,但我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吗?问界已站稳了脚跟,理想的L9也列了一个高端的名头,关于岚图,你说它差在哪里?
我在想,这就是品牌的差距:用户的社会认同感。质量再好,没有个档次标签,想突破,太难。
不过我对岚图的一点点猜测是,他们恐怕也意识到:你硬件再猛,光靠技术占优,品牌溢价还得靠市场和服务跟上。毕竟,市场的价值认知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的。问界M9已卖到25万辆,跟它比,岚图在起跑线上就慢了半年。你要问我为什么?可能是宣传不到位,或者渠道布局不够广。
我还在琢磨一件事,泰山的价格咋定?这是悬念。据说,售价要逼近50万。这个价位,竞争对手不止理想L9,还包括极氪9X、蔚来ES8和智己LS9。它们的品牌认知都比岚图强,终端的粉丝基础都更扎实。
那岚图要怎么打风?我觉得,价格要有诚意。你用800V平台、三腔悬架,但售价还能不能让人心动?这才是门槛。而且,成本是个坎。这个平台、空气悬架加上华为合作的技术,BOM成本比理想L9贵出大约1.8万元。对一个车企来说,这其实不算少。
价格悬挂空中,品牌沉淀用户心中。这句话放在这里挺贴切。要真正赢得消费者,不光靠硬件追赶,还得有服务和品牌话语权塑造。你像在买高端和尊贵,那些社会认同感和未来的面子才是打动人心的关键。
我觉得,泰山能不能成为华系旗舰之最?市场反应很关键。看它的实际表现,除了硬件,更多的是软实力的博弈:服务、体验、口碑。
你会去主动关注这辆车吗?假如它的价格真的甜,我都觉得,未来的高端市场,一定会变得更精彩。
(这段先按下不表)
想到这里,我突然好奇:或许,真正的逆袭不是靠零界点的技术或空间,而是能唤起消费者情感共鸣的故事。跟车和买车,终究不只是技术堆砌,或许还要有点品牌故事配合。
我在想,豪华感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触摸到?除了金钱和表象,更在于那些细节——说到空悬,修理工一句这车真滚得很稳,我觉得就是一种无声的认同。
市场就是这么现实,再牛的硬件也得靠价值认同撑起溢价。你说,岚图这个品牌,要在未来几年逆袭,是不是还得找一些点睛之笔?
有没有可能,18年那会,我们买个二线豪车,结果用个10年都没翻脸。是不是,不努力建好品牌,其实也是在挖掘自己的路上倒退了?
这就像我之前小时候看漫画,涨了价,谁还愿意买?但如果车能让人觉得值得,那价格就还能卖出去。
问界M9依然会火,但泰山可不可以让华系旗舰SUV这个词,真正走出市场?我猜,至少,还得看价格这关。无论怎么说,市场总会给出答案。
这场霸主争夺战,谁能笑到最后?这个问题,不光留给厂商,也留给我们每个买家的选择。真的假的?我倒觉得,用脚投票,才是最直观的答案。
于是,我又在想:车还是车,但市场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