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任何一座省市级机关停车场以往被大众、丰田“统治”的景象正被颠覆。 一排排悬挂绿牌的比亚迪汉、唐、宋PLUS悄然占据C位褪色的合资燃油车蜷缩角落如同被时代遗忘的旧时代符号。 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规定: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 这道政策指令彻底改写了中国公务用车市场的游戏规则。
政策力度空前中央和国家机关被要求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 2024年10月国管局、中直管理局联合印发的通知要求公务用车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对于路线相对固定、使用场景单一、主要在城区行驶的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原则上100%采购新能源汽车。 财政部办公厅2024年底的通知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比例要求。
各地政府迅速跟进。 湖北省将乘用车采购公开招标门槛设为400万元新能源车型占比要求飙升;新疆直接对纯电动公务车提出“快充≤0.5小时、电量达80%”的技术红线;深圳则规定400万元以上项目强制公开招标堵死“特供车型”后门。 广东省明文规定公务用车配备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不得超过18万元;确因情况特殊配备价格及排气量不超过同类型燃油汽车的配备标准。
曾经作为公务用车标配的丰田凯美瑞、大众帕萨特正批量退出政府采购目录。 这些车型因无法满足国产化率与三电技术标准成为政策淘汰的第一批对象。 2025款大众帕萨特380TSI车型指导价16.45万实际售价已跌至12万多降幅超4万元仍难挽颓势。
比亚迪成为这场换血行动的最大受益者。 2023-2025年政府采购新能源车平均占比中比亚迪达到28.02%相当于每4辆新能源公务车就有1辆是比亚迪。 2025年前5个月其市占率进一步升至28.21%碾压广汽(19.14%)和上汽(15.22%)。 部分城市机关大院的比亚迪保有量增幅达170%政务停车场占比超过35%。
从公安部警用巡逻车到机场引导车从防汛指挥车到省部级接待用车比亚迪凭借全栈自研技术构建护城河。 刀片电池通过针刺实验实现零起火破解了安全焦虑;云辇系统实现车身毫秒级调控让崎岖路况如履平地;天神之眼智驾系统为复杂路况提供精准感知。 某特警支队将燃油指挥车换成改装版比亚迪夏后队长评价混动系统的静音突袭和外放电功能是执行任务的“隐形铠甲”。
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有目共睹。 动力电池充电效率在“十四五”期间提升了四倍以上如今可实现充电五分钟续航超过500公里。 中国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四成多提升到目前的七成左右。 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充电速度能做到10分钟充80%的电量这种数据在几年前根本不敢想象。
政策推动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经济账。 纯电动车每公里费用不到2毛钱而燃油车怎么也得5毛以上。 一年下来光油费就能省出好几千元这对需要严控运行成本的机关单位来说极具吸引力。 财政部明确要求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加油等实行政府集中采购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
传统豪强并未坐以待毙。 红旗HS7 PHEV延续国车气场直击高端接待场景;岚图追光PHEV搭载魔毯CDC+空悬争夺部委用车份额;极氪001凭借3.8秒破百性能切入特种勤务领域。 对比亚迪的真正威胁来自华为赋能的新势力。 智界S7搭载HarmonyOS 4与ADS 2.0智驾系统在江苏某市智慧警务车招标中从比亚迪手里抢走15%份额。
面对围剿比亚迪祭出“三张王牌”:全国2800个县级以上采购目录全覆盖;24小时响应加48小时故障解决政务专属服务;从海鸥到夏的全场景车型矩阵精准匹配基层巡查到外事接待需求。 这套组合拳让其在公务用车市场占据明显优势。
合资品牌在公务用车市场的主导地位正在被打破。 根据江苏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团体组织2024—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框架协议采购入围公告外资品牌特斯拉Model Y首次入围公务用车目录同一批入围的更多是问界M7、阿维塔11、智己LS6等国产车型。 这场变革也推动了商用车型的推广以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2025年新能源车框架协议采购项目采购需求》为例其中就包括大中小型客车最高限价为45万元。
公务员群体购车行为也在发生变化。 华晨宝马南区区域副总裁刘智透露BMW品牌在公务员消费群体里购买需求非常强深圳今年公务员购车数量增幅明显。 沃尔沃旗下部分经销商推出“公务员专享购车优惠计划”打出“改车不改生活”口号。 奇瑞相关负责人称公务员群体消费者占据其产品销售总额的10%艾瑞泽7、瑞虎3、瑞虎5等车型备受青睐。
租赁市场随之迎来春天。 根据改革方案公务用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社会化。 上海已启动相关租车统一招标与大型租车公司接洽。 一嗨租车、神州租车等公司加大了满足“双18”公务用车需求的车型储备重新制定长租价格。 神州租车工作人员表示虽然目前店内18万元以下自主品牌车型较少将加大储备相关车型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比亚迪的整车碰撞实验室设计了高于标准的实验方法包括最高时速120km/h的正面撞击、超高难度的小偏置碰撞等。 行业标准中15万公里的整车寿命足以覆盖90%用户需求市场上大部分高档车设计寿命是30万公里而比亚迪“汉”的整车寿命目标定在60万公里。 这种可靠性对公务用车至关重要。
中国在关键“三电”零部件领域培育出多家巨头企业。 动力电池优质产能大技术迭代快吸引了多家大型跨国企业的定点合作。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40.9%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产业规模优势进一步巩固了技术领先地位。
地方政府执行力度超出预期。 湖南省2024年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新能源汽车更新占比达77%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新配备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70.7%。 江苏苏州2024年度公务用车更新新能源汽车占比实现100%而2022年和2023年这一比例分别为32%和60%替换进程明显加快。
这场换血行动的经济效益已经开始显现。 在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2025年国家拿出3000亿元超长期国债用于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相比2024年的1500亿元翻了一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至4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017.5万辆和10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0.8%首次双超千万辆。
消费者对国产车的认可度同步提升。 一位车主表示:“作为消费者不懂底层的技术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肯定是最关注的。 ”颜值和配置之外车辆的安全性是基本要求。 当老百姓看到政府都在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心里那个认可度自然就上来了。
公务用车新能源化对产业链带动作用明显。 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以及充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都属于新兴领域为市场参与者开辟了新赛道。 这有利于鼓励更多企业提升产品“含智量”打开销路“新天地”。
中汽研最新报告预测2025年新能源公务车渗透率将突破60%市场规模冲击千亿。 竞争从未停止某车企政府采购部负责人指出:“当华为智驾系统实现L4级突破当固态电池量产车上市现在领先者随时可能掉队。 ”
这场更替早已超出车辆本身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鲜活注脚。 当公务员们开着国产车穿梭于大街小巷时这已不仅是一次品牌更替更是一场中国制造的价值加冕礼。 那些被时代甩下的合资车正逐渐成为历史的一页记录着中国汽车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历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