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终选择了购买雅阁混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它性能的影响。在购车之前,我也试驾了凯美瑞混动,但在询价环节,我还是选择了雅阁。
我选购的是美版2021款混动EX,它是全系次低配,对应国内的锐领版。含税落地价接近3.1万美元,比国内锐领版便宜了大约10%。在我看来,这款车的配置非常符合我的需求。它标配了8个气囊、全LED大灯、全套L2级驾驶辅助系统、盲区监测、倒车影像等实用功能,还有无钥匙进入、普通天窗、座椅和后视镜加热等便利配置。主驾驶座椅的12向电动调节和CarPlay功能也非常实用。虽然只有8寸触控屏稍显遗憾,但其他配置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而且并没有浪费过多的钱。
1.其驾驶体验更接近于电动车。除了高速巡航外,其余情况下均由电机直接驱动,发动机仅负责发电,因此其启停无任何传动冲击。它拥有电动车的所有优点,如平顺性、油门响应、爆发力和动力线性等,相较于丰田动力分流式混动,其性能更胜一筹。
2.CRBS调校极其出色。动能回收力度与刹车踏板完美联动,电制动和机械制动之间的协调极其平顺且线性,无缝切换不同程度的刹车。这是本田混动在驾驶体验方面相较于丰田混动的显著优势。
3.极为省油。无论大油门或夏天空调的使用,油耗依旧控制得非常好。目前平均油耗为4.78L/100km,最高油耗5.88L/100km,最低可达4.35L/100km。其油箱容量不足50L,却能轻松行驶800-1000km,无需充电,既享受了电动车的顺畅安静,又保留了燃油车的便捷性。
该车的空间相当宽敞,与迈腾和帕萨特相比,各自有优势。德系车的门板储物设计更出色,而中控储物空间稍显不足,后排空间则更为宽敞。与凯美瑞相比,它在各个方面略胜一筹。尽管后排头部空间可能不太适合身高超过180cm的人,但对于平均身高仅超出一两公分的我和老婆来说,并不会构成太大问题。
5.座椅舒适度极佳,软硬适中,前座位置较低,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带来良好的包裹感(虽然不如大众那么明显)。后座设计同样出色,长度、靠背角度和坐垫倾角均经过精心调配,相较于我的蔚揽(同样适用于迈腾),舒适度更胜一筹。
6.在车速100km/h以下,其动力表现远超凯美瑞混动,8秒内加速毫无悬念。在60km/h以内,其表现甚至与我的蔚揽380TSI不相上下。
7.纯电动车模式下,大油门时动力会有轻微滞后,初时只有电池提供的几十kW功率,需等待发动机转速逐渐提升后,才能释放全部动力。根据我6万公里的使用经验,当功率输出不超过总功率的3格(共8格)时,动力响应最为流畅。
8.方向盘在全速域内手感偏重,但阻尼随车速变化逻辑清晰,指向精准。
9.当在低温下停车并开启暖风时,发动机会自动启动。但令人困惑的是,它往往只是为了暖机而运行,除非在电量低于设定值时才会给电池充电。对于厂家的这种设计选择,我感到有些不解。
2.相较凯美瑞混动,其耐力表现逊色不少。在满电状态下,电量消耗迅速,平均仅需4秒即掉一格电,总共10格电量,可用电量为8格。当电量低于5格时,最大功率便无法维持。以雅阁为例,从静止加速至180km/h会消耗3/5的电量,而凯美瑞加速至190km/h则仅使用1/4的电量。可见,iMMD系统对电池的依赖度较高,相较于丰田的THS系统更为明显。在日常驾驶中,全力加速的机会仅限于两三次超车,之后需等待至少两分钟让电量恢复。38号车评指出两款混动车的电池在赛道上都无法维持一整圈,但并未明确提及二者在电池耐力上的差异。
3.在非运动模式下,高速巡航时电量通常会维持在较低水平(2-4格)。然而,系统需要在电量达到5格以上时才能发挥最大动力。这也是部分人士觉得雅阁混动在高速状态下动力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
4.冬季油耗增加显著,相较于其他季节平均高出20%-25%。在12月至2月间,每公里的油耗难以低于5升,且似乎比丰田的混合动力车型更不耐寒。
5.车辆的后轮负外倾角设计(车轮向内倾斜)显著大于前轮,导致后轮轮胎磨损不均,长期如此会缩短轮胎使用寿命。建议每隔一年或行驶20000公里进行一次轮胎换位,以确保前后轮胎磨损均衡。不过,这一问题在行驶数万公里前可能不太明显,容易被忽视。
主动刹车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表现出高度的准确性,并且响应速度比我还要快两次,这也提醒我需要提高自己的反应和判断能力。至于轮胎噪音方面,我的车的17寸米其林轮胎相较于某些测试车的噪音表现较为平稳,但整体隔音效果仍然有待提高。尽管配备了主动降噪和前排双层玻璃技术,仍无法达到我后来购买的速腾的隔音水平。本田在隔音方面的传统表现确实名副其实。
在头几千公里行驶时,滤震的高级感和柔韧感表现良好,但在经历了美国糟糕的路况后,衰减得相当严重。如今,在过坑洼和坎坷时,车辆已经呈现出一种松散的感觉。
9.相较于凯美瑞混动,某车型在中前段加速表现更为出色,但在时速100公里以上的加速阶段则稍显逊色。
10.该车型的空调制冷效果并不如我所预期的那样出色,与我对日系车的一般印象有所出入。在秋冬季节进行的38测试并未全面评估其空调性能。
我购买这辆车,虽受38号车评影响,但并非完全受其引导。我的决策首先基于个人喜好和需求,再通过3.8对候选车型的描述来挑选最符合我需求的一款。这辆车的主要优点恰好符合我的需求,且尚未出现我无法接受的缺点。经过6万公里的驾驶体验,这辆车完全符合我的用车需求,连我的伴侣也对其赞不绝口,表示下次换车仍会考虑类似车型。
38号车评的意义并非告诉你应该购买哪辆车,而是通过客观分析和理性讨论,帮助你理解何种车型更符合你的需求。当然,其评价也存在局限性,如终端价格、配置细节、被动安全性以及长期驾驶体验等方面的信息,同样能影响你的购车决策,但这些内容38号车评无法全面覆盖。
全部评论 (0)